“重”对“永”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永佐千年运,重颁九锡弓。 北宋·王禹偁 送赵令公西京留守
- 淮山永忆吟无社,梁苑重来供有缘。 北宋·宋祁 再逢成上人
- 亭邮永镇愚溪上,扁榜重开罨画阴。 南宋·周必大 故翰林汪公端明居零陵时尝作玩鸥亭今彊中提干敬以其榜揭荆溪第中命某赋诗
- 永阜凄凉成永夜,重华萧瑟见重闱。 南宋·项安世 阜陵复土诣重华奉慰遇雪不胜哀怆
- 永阜凄凉成永夜,重华萧瑟见重闱。 南宋·项安世 阜陵复土诣重华奉慰遇雪不胜哀怆
- 洞府无人留永日,神仙有路隔重云。 宋末元初·江万里 柯山图
- 泉石重为伴,樵渔永作邻。 宋·郭印 归云溪三首 其一
- 江空人永已,兴尽首重回。 南宋·苏泂 陈杰荆州之役伯文实约予闻其没官怆甚不寐遂成诗
- 龙宫永锁函书閟,凤岭重嗟苑树残。 元·杨载 吴山晚眺
- 华星缀露壶声永,瑞霭腾空燎影重。 元末明初·周伯琦 十月四日今上亲祀太庙前期备法驾宿斋是日漏下二鼓行礼天清星朗熙事告成伯琦忝下执事谨赋七言八句以颂
- 离席高谈永,行厨异味重。 元·姚文奂 题西园雅集图
- 漫期重会面,竟作永伤神。 元末明初·高启 哭周记室
- 重归慈孝感,永宝子孙贤。 明末清初·屈大均 古爵篇
- 忧患荐膺成永诀,褒封遄复贲重泉。 明·罗亨信 挽知府李至刚内孙氏恭人
- 终古山川归永宅,九霄日月丽重光。 明·张宁 相文吉裕陵进香还任
- 重逢正拟三春暮,永诀那堪万事非。 明末清初·姜柏年 李钟城夫人挽
- 元台久伫看重到,末疾宁料报永终。 明·洪暹 尹铃平挽
- 玉手持觞娱永夜,黄花留艳过重阳。 明·黎民表 同文寿承李伯承郭次甫吴约卿夜集思伯馆得阳字
- 谪仙未有重还日,长吉那堪永诀时。 明末清初·姜柏年 李翰林挽
- 人间永诀悲难歇,泉下重逢怨始除。 明·沈喜寿 挽亡弟
- 尚期京邸重逢易,谁谓乡山永返遄。 明末清初·姜柏年 李监役挽
- 重寻宿约翻成梦,永诀哀词不忍书。 明末清初·河溍 挽李德让
- 永世神宜享,重泉恨始平。 明·高傅川 挽词
- 黄堂重莅日,素幕永迁年。 明末清初·李安讷 郑监役母坡平尹氏挽词
- 国命方重造,民心即永肩。 明·车天辂 三用百祥楼韵
- 永作斯文恸,重纡圣主怜。 明·具思孟 挽柳眉岩
- 重逢期隔岁,永诀仅经旬。 明·洪暹 南承旨挽 其二
- 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 明·王绂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 此日羊昙重下泪,百年端木永离群。 清·姚鼐 自海峰先生丧十馀年鼐不至枞阳今年自江宁循江西上过其故居不胜追怆乃作二诗 其二
- 向愁久别难重见,岂意相逢遽永捐。 清·赵翼 石庵相公挽诗 其一
- 几人习静占重坎,是处流觞似永和。 清·蒋士铨 南安东山诗为游心水太守作 其七 曲水
- 奎藻流辉世以永,曼殊如识我来重。 清·弘历 清凉山六依皇祖元韵
- 石易柴坚冀永固,柴为石护藉重遮。 清·弘历 题安澜园
- 阅年十五兹重仰,历世百千赖永图。 清·弘历 诣圣因寺瞻礼皇祖神御殿
- 贝螺永护三乘法,冠服重瞻五世孙。 清·弘历 长宁寺恭瞻太宗所御冠服
- 永佑拜参摅悃愫,重楼杰峙耸清严。 清·弘历 永佑寺瞻礼神御敬成长句
- 一念祝釐算期永,万几绳武韵赓重。 清·弘历 清凉山三依皇祖元韵
- 忽见荒丘今永闭,忍将宿草更重披。 清·叶方蔼 拜少宰孙先生墓
- 既足幽花酬永日,便成胜境作重阳。 清末至民国·郑元昭 重阳
- 重来心越悚,永佑德恒垂。 清·弘历 兴京叠旧作韵
- 湖山重到识,衣食永图求。 清·弘历 至杭州行宫驻跸八韵
- 秋情生永夜,春色入重扃。 清·梁佩兰 秋夜看烟火
- 何期成永诀,遂此隔重泉。 清·彭孙遹 挽吴铭卣 其一
- 离樽成永诀,衰柳忍重攀。 清·李贻德 哭垣侄 其一
- 不眠欹永昼,加病记重阳。 清末至民国·赵熙 悼亡诗三十首(选三)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