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对“每”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每嗟尘世长多事,重到禅斋是几时。 唐末·罗邺 秋日留别义初上人
- 每因一尊酒,重和百篇诗。 唐·戴叔伦 冬日有怀李贺长吉
- 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 唐·李群玉 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
- 重城不锁梦,每夜自归山。 唐末至五代·齐己 城中示友人
- 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 南宋·陆游 述闲
- 每颂中和传四子,重闻京兆得三王。 北宋·刘敞 京尹仲议侍读自成都赴阙将过长安先寄
- 每论事时于义切,重来别后此情深。 北宋·徐积 送倪敦复 其三
- 别后每思佳景物,再来重睹旧山川。 北宋·康卫 再经旧游偶成拙句寄呈知郡殿丞 过康州
- 一饱每将松作饭,大寒重换纸为衣。 宋·释惟晤 钱湖草堂次仲灵韵
- 平生每见便刮目,今日重来不改颜。 宋末元初·卫宗武 舟近吴兴郡见山
- 相过每仓卒,欲留重踟蹰。 南宋·周孚 送俞君任
- 每因寒节来相访,重为馀香不忍归。 元初·刘因 外家西园李花
- 重对画眉魂或返,每看遗稿泪交零。 元·黎崱 挽安南国王
- 山中每忆罗公远,海上重逢武达灵。 元·郑元祐 送章心远道士入闽兼简杜清碧先生
- 报政每随鹓鹭入,览辉重见凤凰来。 元末明初·丁鹤年 送长史管公时敏朝京
- 酿酒每留宾客醉,赋诗重许老夫来。 元末明初·贝琼 题夏士文园亭
- 别来每得平安信,老去重倾故旧心。 元末明初·宋禧 叶贵中自天台还临濠寓所正月晦舟过馀姚江上与予别五载而会话旧之际悲喜交集因赋律诗一首寄题其寓所曰竹居者末意盖有所祝也
- 过海每来青鸟使,浮江重驻白狼仙。 元末明初·谢肃 狼山晚泊
- 每惜交游晚,重来会面迟。 元·周巽 奉简吉州萧进士自省
- 逢山每作终身计,见雁重惊万里心。 明末清初·陈恭尹 同诸子再泛甘溪
- 挟妓每过桃叶渡,寻僧重上雨花台。 明·徐熥 送谢伯元之金陵
- 中宵每结伤心梦,此日重逢绝代姿。 明末清初·李健 次舍兄韵
- 鸾书每拜君王赐,锦里重迎使者车。 明·黎民表 留馀堂为潘司马赋 其二
- 每忆春风燕市酒,重怜夜雨郡斋灯。 明·冯惟敏 黄见源再过小斋而馀阙一造谢微名羁人无论远近雨中话旧漫赋此章
- 大度每容微贱品,不才重污侍从班。 明·李荇 赴召
- 重添别恨燕山路,每忆离怀鸭水洲。 明·李滉 送洪和仲赴京书状官
- 阙下每闻乡国事,灯前重简故人书。 明·谢铎 寄城南诸友
- 老我每因清事到,为谁重整法书忙。 明·张宁 武克显博古堂诗
- 视草每寻宫烛夜,看花重醉御林春。 明·陈钧 送罗殿元伦复京
- 每役吟魂降此膝,重添诗瘦病成癃。 明·申光汉 次大平馆六十韵
- 每闻绪论知心迹,重校遗编感鬓丝。 清·舒位 书周希甫太守东冈诗剩后并示介夫孝廉实夫明经 其二
- 重登岘首成今古,每渡鱼梁羡隐沦。 清·张问陶 樊城感旧
- 每到釭花落,重论鬓雪侵。 清·宋湘 赋得书味夜灯知
- 常年每感寝门赐,今夏重增椒室悲。 清·弘历 食荔枝有感
- 重题灵隐高峰塔,每宿君谟旧郡厅。 清·翁方纲 送莫观云之官浙江
- 寻芳每踏苍苔路,梦别重经红板桥。 清·徐发 春分日和韵
- 载酒每将红箬裹,提鱼重把绿莎穿。 清·吴之振 次韵再柬达苍 其一
- 重看红紫如相识,每过精蓝例有诗。 清末民国初·罗惇曧 曼仙书衡季侃招集崇效寺牡丹未开越六日再往已盛开矣作呈三君
- 花竹每思初种日,江山重见独来时。 清末民国初·俞明震 重至金陵故居吊刘姬
- 每缘新别苦,重忆旧欢繁。 清·刘大櫆 桃叶渡
- 佳期每到偏多泪,旧地重游只自怜。 近现代·宋词 后湖
- 危窗每入随风叶,蠹箧重寻历劫书。 现当代·莫仲予 寒宵
- 危窗每入随风叶,旧箧重寻历劫书。 现当代·莫仲予 残夜
- 隔屏每羡吟刀锐,把臂重逢谈兴高。 当代·陈忠平 粤中纪游 其五 粤游将归熊东遨周燕婷伉俪置酒予携高秋晓辉往诣殆忘归程风雨之忧长句谢之兼寄座中清角无涯彭兄诸侣
- 孤灯每忆宣公洞,幽梦重回白傅祠。 当代·陈仁德 夜坐偶成二律 其一
- 眷顾每嗟山海隔,飘飖重倩画图看。 当代·张月宇 圣诞节前夕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