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对“月”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楼头风景八九月,床下水云千万重。 唐·方干 漳州阳亭言事寄于使君
- 冠剑九重霄汉路,莺花三月帝王州。 北宋·曾巩 集贤殿春燕呈诸同舍
- 乌啼窈窈千重碧,风过萧萧五月寒。 北宋·刘敞 城下种竹今春极有佳笋
- 回廊跨壑千重峻,悬溜当空六月寒。 宋·李复圭 先照亭
- 峰峦对户千重碧,䆉稏连云六月凉。 宋·李正民 次韵叶舍人 其三
- 青苍暗接多重叶,红白争开五月凉。 宋·董嗣杲 百合花
- 身随三月浪,衢在九重天。 南宋·林希逸 龙跃天衢
- 三月云江春似海,九重金阙日如年。 元·萨都剌 次韵送人还茅山
- 昙华贝叶春三月,布袜青鞋山万重。 元·马昂夫 送僧
- 去天尺五九重近,行路三千一月多。 元末明初·王祎 赠韩执中赴京师
- 闭门六月雨,行李万重云。 元·范梈 送白湛作尉金溪
- 人分三月絮,花隐一重绡。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三月十三夜海棠花下 其三
- 千重地脉闽关北,八月星槎浙水东。 明·陆深 宿常山集真观
- 两月簿书堆积满,千重岩壑梦魂多。 明·陆深 八月一日出郊秋色佳甚
- 漏天不补雨连月,压岭欲颓云万重。 明·区越 次何雩峰运使水患诗韵
- 九重雨露云霄迥,六月冰霜瘴海寒。 明初·王佑 御史孔希古送别
- 三月溯洄曾驻舄,九重催觐又移舟。 明·梁兰 赋白鹭晴沙赠别徐尹入京
- 凤阁九重仙仗肃,莺花三月锦城新。 明·解缙 春日早朝
- 天阙九重看奏最,秋风八月戒归途。 明·杨士奇 送徐良玉侍郎复职还南京兵部
- 承命九重辞魏阙,乘槎八月入关门。 明·朴而章 次壶隐韵。兼示李养吾 其一
- 潞渚南行三月雨,滇池西去万重山。 明·李时勉 送杨郎中宁南征
- 千重危岭难超险,九月清霜已戒寒。 明末清初·姜柏年 将营改厝。赠李兄次韵
- 别离曾几月,怀抱辄千重。 明末·何绛 寄容廷恂
- 沿江三月路,全蜀万重山。 明·王廷相 江上作
- 计日经三月,过山几万重。 明·饶相 过长汀书怀
- 人面风吹三月柳,马蹄雷掣万重山。 清·严遂成 喜徐大田上舍至兼读游稿
- 尘外茶瓜天六月,云端金碧殿三重。 清·赵翼 九江宿能仁寺
- 梦回香国春三月,极目蓬山海万重。 晚清·丘逢甲 春感次许蕴伯大令韵 其五
- 未成期月治,惊荷九重知。 清初·查慎行 二十日行殿召对出至直庐内侍复传谕臣慎行云汝子在束鹿县居官甚清朕巳稔知感恩述事恭纪二首 其二
- 六月火云如盖拥,百重海气作楼昏。 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贵阳督部宠赐和章再叠韵答谢 其一
- 九重云阙三更梦,两月奚囊百首诗。 清·李最中 夷州录 其十七
- 九重哀诏思申甫,八月妖星失范韩。 晚清·蒋泽沄 三河丧师哀李忠武公六首 其六
- 千重云栈家何在,五月冰沟气尚寒。 清末·叶昌炽 宿马莲滩
- 已醒三月梦,难叩九重阍。 清·郑用锡 咏闽儒三则 其二 李伯纪先生
- 炎方三月暑,故国万重山。 现当代·黄清士 寄鹤鸣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