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对“安”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万金安得神仙药,一笑重回旧日春。 南宋·楼钥 王伯齐染髭
- 从兹得安寝,无梦过重江。 北宋·强至 官满将见舍弟
- 去国名逾重,还家迹始安。 南宋·王十朋 送查元章二首 其二
- 寄声花郑重,为报竹平安。 南宋·许必胜 寄山中老稚
- 孔志知安在,豳诗难重陈。 南宋·薛季宣 读书三首寄景望 其一 春秋
- 千里依莲重,三年食檗安。 南宋·李昴英 送连推黄端简赴班
- 不辞蓑笠重,自觉起居安。 南宋·薛嵎 春半
- 青蛾安在空追忆,白首重来但暗悲。 金·李奎报 分行驿。次板上韵。忆旧
- 心知义重吾何惜,老不身安事恐耽。 元·王恽 过归德寄何相
- 望重官仪肃,民安吏务清。 元·王恽 送赵都司秉彝赴辽东省幕
- 池清有影惊梅重,夜永无声喜竹安。 元末明初·蓝仁 再次前韵 其一
- 社稷有灵知鼎重,城池虽旧似盘安。 元末明初·李穑 闻官军将赴咸从
- 平安唯两字,珍重直千金。 元末明初·王祎 伯贞长司自京西还临洮与余重会关西且致余家信赋诗二首赠别并述鄙怀 其二
- 先朝安社稷,后裔重朝廷。 明末清初·屈大均 赠吕化州 其二
- 重来恍悟三生语,安坐全消五浊缘。 明末清初·徐夜 九日同诸公游宿白云寺
- 身担风纪纲常重,节自平生学问安。 明末·刘宗周 哭殉难十公用前韵 其三 宪副四明施公
- 自古宴安忘训鍊,要君严重慎逍遥。 明·李恒福 送北关李评事
- 问俗海邦安抚字,奏成天阙重旬宣。 明·卢龙云 惠州何使君考绩二首 其一
- 武略共瞻中土重,文韬总喜远隅安。 明·吴与弼 赠别程庸牛演
- 珍重此行存老马,平安二字报家童。 明·尹斗寿 送曹左泉
- 鸟识树头安似夜,岚过檐底重于烟。 明·薛治 晓坐太平寺绝顶山房答杨用修太史
- 受赐知君恩最重,分尝令我病先安。 明初·王佑 谢刘子高惠冰
- 已知地轴无安处,更见天朝宿重师。 明·尹根寿 步韵。奉赠崔东皋赴京之行 其二
- 故知征税重,谁使吏民安。 明末清初·李安讷 尼山县
- 铜符之重惟民事,琴阁虽安亦旅情。 清·赵冕镐 追赋示茂松使君
- 新暑乍来应保重,高堂虽老幸平安。 清·袁杼 寄兄子才
- 时论堂堂扶弱重,人情乐乐转危安。 清·赵冕镐 吴妹诗 其七
- 得雨花香重,无风竹影安。 清·任埅 尼山客馆。次板上东岳韵。呈主倅崔使君
- 驼漫嫌驮重,鸟藏得托安。 清·弘历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