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对“充”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身退山林重,心怡学问充。 南宋·薛嵎 赵东阁奏院去国
- 体充香透骨,尾重雪凝膘。 元·吴当 戏题 其一
- 倅厅久荷君恩重,公帑频夸国赋充。 明·郑真 送薛同知还颍川
- 承纶眷向鸿儒重,专对才宜远使充。 明·申光汉 次副使太平馆六十韵
- 却誇远服恩荣重,端为清才价傧充。 明·沈彦光 叨陪数日。屡奉清尘。归辖将脂。不胜黯然。谨次张给事登太平楼七言排律六十韵。录奉两大人诗案。聊备行赆。伏希和教
- 问名充象著,索价重瑶琨。 清初·查慎行 咏周尊彝十六韵
- 无才祇觉君恩重,揣分安能国计充。 清·魏象枢 丁巳元日侍班候贺雪中口占
- 西江自以稻为重,北豫斯称禾实充。 清·弘历 河南巡抚梁肯堂江西巡抚何裕城各奏报秋收八分有馀诗以志慰
- 饮酖那能充妙药,拜金未必重人权。 现当代·田遨 读报感事 其一 一次会上,杨冷老出题命诗,次日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