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对“春”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台上鸳鸾争送远,岳阳云树待行春。 唐·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
- 花深远岸黄莺闹,雨急春塘白鹭闲。 唐末至五代·韦庄 题姑苏凌处士庄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中唐·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
- 远水公田上,春山郡舍西。 唐·韩翃 送赵陆司兵归使幕
- 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 唐·李郢 浙河馆
- 处处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 盛唐·皇甫冉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
- 湖畔春山烟黯黯,云中远树黑离离。 唐·李群玉 长沙春望寄涔阳故人
- 啼春独鸟思,望远佳人心。 唐·马戴 春思
- 轻轻摇远水,脉脉下春烟。 唐·李群玉 初月二首 其二
- 山春烟树众,江远晚帆疏。 唐·姚合 送喻凫校书归毗陵
- 野色春冬树,鸡声远近邻。 盛唐·皇甫冉 送薛秀才
- 远草光连水,春篁色离尘。 唐·耿湋 春日游慈恩寺寄畅当
- 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 中唐·卢纶 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
- 远峰时振策,春雨耐香源。 盛唐·皇甫冉 答张諲刘方平兼呈贺兰广
- 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盛唐·皇甫冉 奉和对山僧
- 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 中唐·张籍 寄友人
- 玉壶贮满伤春泪,锦字挑成寄远诗。 南宋·陆游 征妇怨效唐人作
- 鹊报远人至,马冲春雨还。 北宋·梅尧臣 送卫真宰晏寺丞罢长安
- 画毂坊门远,苍苔掖署春。 北宋·林逋 寄钱紫微
- 天远恍如开翠幕,江春浑似绕青罗。 宋·胡寅 和次山游朝阳岩
- 玳席艳开春富贵,鱼轩荣驻远光华。 南宋·姚勉 女筵乐语
- 高红远绿俱无那,客恨春风两不平。 南宋·李洪 清明自释
- 别来望远凭谁寄,老去寻春只恐迟。 南宋·尤袤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三首 其一
- 闲结柳条思远道,静书花叶寄春题。 北宋·范镇 过友人墅居
- 乡外忽摇怀远意,坐中聊赋惜春诗。 北宋·吕陶 次韵送人有感
- 门前桃李春长在,身后勋名远更通。 宋·黄刍 挽李制干
- 流传远信人千里,漏泄春工雪一枝。 宋·陈棣 次韵梅花四首 其一
- 目极云阴低远树,夜寒风急乱春灯。 宋·王巩 寄桂州张谏议和永叔
- 流水迢迢长念远,飞花糁糁又伤春。 宋·赵鼎 清明诗
- 眷言剑阁出车远,用锡枫宸湛露春。 南宋·师骥 昨传旨劳军彰明蒙文孺智仲皆惠佳句道中先次文孺韵奉寄并以谢智仲
- 独游空远思,一笑负春风。 南宋·孙应时 新滩见桃杏书事
- 宵衣方念远,皂盖且行春。 宋·吴芾 范丞相生日
- 远岫排头碧,春河彻底浑。 北宋·宋庠 晚望京邑
- 地卑连远水,城废入春田。 北宋·张耒 春望
- 凭高能赋远,祖别重伤春。 北宋·俞纯父 流花亭
- 卜远灵舆逝,伤春挽铎摇。 北宋·韦骧 石都讲仲谟挽辞二首 其一
- 远思随庄蝶,春怀怯雍琴。 北宋·文彦博 深院
- 春风自无定,远客又言归。 北宋·叶清臣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 沙分千界远,花散四天春。 北宋·宋祁 开元寺塔偶成题十韵
- 山丘华屋远,桃李故蹊春。 北宋·宋祁 李中令挽词二首 其二
- 习习灵风远,欣欣瑞木春。 北宋·刘筠 奉诏立春日祝太乙宫书事
- 谷风连远阵,原树郁春梢。 金·周昂 羁旅
- 春葩舞女多姿态,远韵高风见步趋。 元·王恽 托陶晋卿借郑氏所藏刘房山行草效吴体出入格
- 德量润涵淇水远,寿杯光动紫川春。 元·王恽 寿周都运
- 清沼满浮春水碧,绿阴浓带远山青。 元末明初·陶宗仪 莫春分韵得青字
- 远树行人峰入画,春泥小巷燕谋家。 元·刘诜 偶成
- 河兼淮海远,雪满渚城春。 元·丁复 送李景初试吏淮阳便养
- 远岫云中没,春江雨外流。 元末·余阙 吕公亭
- 稍将春雨度,始见远林分。 元·祖柏 题赵仲穆看云图
- 无端成远别,更觉怆春和。 元初·胡祇遹 寄李参政 其八
- 䌽衣照楫春江丽,朝日临妆远黛明。 明末清初·龚鼎孳 安又留滞都下岁暮始返再送二首 其一
- 远风疏劲叶,春色聚寒根。 明末清初·陈恭尹 冬草得言字
- 雪消春水活,云落远峰青。 明末清初·吴嘉纪 送方莅中申野昆季之西泠 其一
- 不堪临远道,况值好春天。 明末清初·钱谦益 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假馆稼轩西园过从促数且有判年之约忽焉告别骊驹在门扳留不皇分张多感赋诗十章以当折赠云尔 其二
- 居深山共远,意适草俱春。 明·徐渭 寿蒲谷方伯
- 扬帆江上鲸鲵远,揽辔山中花木春。 明·黄廷用 巡江周监察及溪按滁志喜 其二
- 海上鲸鲵争避远,山中草木喜行春。 明·黄廷用 寿福州郡侯吴定泉
- 石林精舍藏春坞,画舫渔舠傍远洲。 明·宋鋐 湖上次韵
- 渐近日长思远步,尚馀风急畏春眠。 明·顾天逵 丁亥元旦次侯纳言广成先生韵
- 种自峨眉传远色,光迎羯鼓动春情。 明末清初·郭之奇 赏川茶花得行字四首
- 风前赤业重关远,马首黄云二华春。 明·黎民表 送曾大参子玉之闽中
- 雄飞初试双凫远,别驾平分五马春。 明·游朴 送高春台判靖州兼寄李浡泉太守
- 花晚别留春后色,楼高平挹远边山。 明·李珥 次临风楼悬板韵
- 远树澹含千嶂雨,春阴轻散万家城。 明·魏允中 雨馀楼望怀先贤李于鳞
- 春山见月频疑梦,远道缄书倍结愁。 明·于慎行 山中逢吴阊薛文学是韩宗伯丈门人附书问讯
- 客路远冲枫叶赤,曲江春待杏花红。 明·卢龙云 秋晚梁园饯别陈孝廉兄弟北上分得东字二首 其二
- 春酒若分王母酝,远书如接令君香。 明·卢龙云 寿倪母郑孺人
- 家人望远愁腰带,旧侣逢春问鬓丝。 明末清初·程嘉燧 病中送履和兼怀李茂修
- 陇头驿使春相问,岭外音书远未还。 明·邓云霄 灵谷寺看梅五首 其三
- 纤手削圭春笋嫩,双蛾凝黛远山分。 明·李云龙 曲中 其二
- 湘浦兰芳违赠远,河阳花色待行春。 明·皇甫汸 莫宪使补官楚臬继参梁岳奉赠
- 草色遥联春树绿,湖光倒映远峰青。 明末清初·沈光文 郊游分得青字
- 双峰封矗天香远,一洞中藏蕙草春。 明·金克成 闻同行诸伴寻佛日庵。有怀 其一
- 芳草绿遮春社酒,落花红过远游冠。 明末清初·何巩道 春寒次罗尊城韵
- 天孤远雁和云断,风急春潮带雨飞。 明·张宁 送史明古过访还吴江
- 使节川河怀远道,朋簪诗酒惜春花。 明·陆釴 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 其一
- 伤心乡国人犹远,满眼池塘草自春。 明·曹伟 池塘生春草
- 远地星辰瞻北极,春山明月坐深更。 明·王守仁 钟鼓洞
- 偶怀胜事乘春到,况有良朋自远来。 明·王守仁 再游浮峰次韵
- 少别却愁千里远,流光已送一年春。 明末清初·赵复阳 次酬沂川西关见寄之作
- 城凝远树移云气,旗拂春宵带月痕。 明末清初·吴竣 复用前韵
- 夕日烟云迷远寺,晴天花柳暗春扉。 明·康海 彭麓山房答太微见候
- 人间桑梓蜀威远,梦里江湖楚寿春。 明·黄衷 题徐侍御昭德录
- 去来路熟浑忘远,西北山多欲碍春。 明·陆深 视牲 其一 厢斋居
- 春色生于微雨外,远情归自大江东。 明末清初·陈子升 南州访黎博庵
- 图书远影连清渚,耒耜春风满绿畴。 明末清初·陈子升 三皇庙
- 望远能生思,收春并入胸。 明末·黄淳耀 孙孝若招同诸人观梅卧雪亭次翟给谏稼轩二十韵
- 开春难接面,望远独含情。 明末清初·周筼 怀竹垞维扬
- 旱云春惨澹,沙径远微茫。 明末清初·申涵光 野馆
- 苏门翻远岫,淇水咽春溪。 明末清初·赵湛 宜沟早发
- 鸾辂扬镳远,龙颜映塞春。 明末清初·吴竣 孝宗大王国挽
- 初度思春酒,故人隔远乡。 明·梁维栋 官舍十咏 其七
- 及此伤春思,何堪送远游。 明末清初·欧必元 送黄元一游苍梧
- 远树青如荠,春波绿胜苔。 明·杨士奇 代德遵送严士正赴江阴训导
- 一声渔笛远,千里暮江春。 明·金时习 盆浦僧舍
- 面开春月满,眉抹远山斜。 明·张宪 胡姬年十五拟刘越石
- 名园春定好,佳节远谁同。 明·康海 望欹湖城东别业
- 云安春可赎,桑落远堪谋。 明·冯裕 七夕日会集隐山方丈海亭酒味欠佳酤以代之
- 世远怀龙卧,江春识雁回。 明·严嵩 早霁与计使君泛湘江遂登望岳亭观武侯庙新成 其二
- 断烟横远浦,急雨乱春潮。 明·张邦奇 送李巨川
- 生意动春水,危樯出远浔。 明·张岳 过四峒安都营饮戍亭中成二十韵呈翁东崖
- 远艇杯盂汎,春洲组练明。 明·皇甫涍 春日观海华阳寄之以诗
- 远峤含星曙,春流带雪寒。 明·皇甫涍 送卢子才
- 凤藻衔春思,龙江事远行。 明·皇甫汸 途中遇周舍人因寄天保给事
- 城春留物色,世远只山河。 明·申光汉 行近松都。途中即事
- 远意空千古,春山且一瓶。 明·霍与瑕 得同亭杂咏 其一
- 六里青庄远,三秋古树春。 明·林大春 季秋八日发博罗数里许风雨大作因偕同游叶大夫张将军郑文学诸君子宿于张明府庄上三首 其一
- 浑浑春水涨,飒飒远松声。 明·林亿龄 有酒盈尊
- 歌笑开春梵,悲欢照远流。 明末清初·谭元春 晴月
- 小草经时成远志,青枫异日损春心。 清·黄景仁 饮洪稚存斋次韵
- 细火一星疑远市,重裘二月尚春寒。 清初·查慎行 夜泊京口
- 阶有崇兰香自远,山荣文梓景长春。 清·赵翼 德定圃中丞六十寿宴诗时公自淮南漕帅移节抚闽夫人亦同寿 其四
- 双鱼寄远江流上,五马班春井络中。 晚清·丘逢甲 寄怀刘幼丹先生成都 其二
- 远海飞精卫,春山哭杜鹃。 清·朱彝尊 奉挽谭太常贞良二首 其一
- 我来春正好,公喜远迎将。 清·袁枚 宿溧阳史少司马红泉书屋二十四韵
- 远雨垂阴静,春云约态狂。 清·黎简 看雨
- 远山真澹绝,春水自茫然。 清·张问陶 枝江舟中与亥白饮酒作
- 昨梦春山晚,风波远客归。 清·黎简 春水
- 远水平铺帆影少,春沙细叠縠纹多。 清·李应莘 阌乡道中
- 近峰远渚揽次第,秋月春风观色空。 清·弘历 续题狮子林八景 其四 延景楼
- 养性莫如春酒绿,逃名只在远山青。 清·李胤永 雪斋晚咏 其七
- 杏梁残梦如天远,梅苑零香隔世春。 清末至现当代·何振岱 寄人
- 一百二重愁望远,五三六点欲催春。 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小雪发渭南县
- 萋萋芳草人偏远,寂寂梅花腊复春。 清末·许南英 闺怨,和李秀芬 其三
- 远道关情依桂水,春池牵梦绕燕台。 清·张九錝 题《陶园诗集》
- 却月弯描春岫小,横烟淡扫远山微。 清·许雷地 画眉
- 一家词赋渊源远,比户讴歌雨露春。 清·邓华熙 和易实甫
- 倦眼才飘春梦影,修眉昨画远山痕。 清·萧德宣 杨花
- 杨柳黄河来远笛,流云城阙动春袍。 清·赵冕镐 致意春亭以谢之
- 宏农野水春无渡,芒砀愁云远未开。 晚清·钱宝廉 沈君笠湖以农曹观政东河同人集极乐寺为饯即题其城南送别图
- 好鸟声声春水畔,斜阳处处远山痕。 晚清·许传霈 步东郊至卢宅
- 断岸春波刺蒲际,归云远浦落帆时。 清·弘历 名画荟珍 其九 赵雍五湖风月图
- 远堤四面柳桃绘,春水一泓凫雁鸣。 清·弘历 题畅襟楼
- 野烧似留春草碧,夜渔疑见远灯青。 清·彭孙遹 咏地灯
- 镇海珠光随路远,过山梅影近人春。 清初·释今无 送孙鲁山大司马归桐城 其二
- 终古鸿濛忘远近,一般青翠历春秋。 清初·释今无 江中山影与诸子分赋
- 雁为倦飞投远浦,马思伏枥牧春山。 清·田雯 彰仪门外别诸同人
- 远洲一线拖微绿,春岫双尖送晚青。 清·彭孙遹 康郎湖
- 汉口夕阳衔远岫,武昌寒郭浸春流。 清·许虬 登黄鹤楼二首 其一
- 远水远山通洱海,春风春雨下牂牁。 清·吴雯 送杨南城出守剑州
- 远水远山通洱海,春风春雨下牂牁。 清·吴雯 送杨南城出守剑州
- 青牛引幰归途远,紫凤衔灯夜市春。 清·吴绮 偕周屺公王衡之王成公先渭求小集李董自斋头
- 命驾便如千里远,望衡犹记两家春。 清·汤右曾 查浦移居作一篇代柬
- 祇余芳草伤春目,无复幽兰寄远心。 清·符曾 绿杨湖有感
- 人与好山争远梦,花埋閒雨误春田。 清·吴绮 云止所持扇是晋人画雷峰图索句题之
- 抽豪寄远山禽唱,露辋班春猓女邀。 清·杭世骏 送陈廷献之官滇中四首 其一
- 云带远山江北尽,树笼春水汉东来。 明末清初·钱澄之 碧霞书院为高云旂太守赋
- 年年割肉逢春社,日日将眉画远山。 清·吴绮 用看奕轩韵示内子江夏君 其三
- 宝货远通银豆市,艾花春满竹棚城。 清·梁佩兰 送人入安南
- 春晖忆慈母,远道赖诸兄。 清·祁寯藻 得长儿获鹿书
- 远志中常热,春晖寸敢矜。 清·金和 灯草三十二韵
- 树色春昌矣,波光远漾诸。 清·弘历 题留馀山居
- 碧瓦凄春殿,玉峰看远山。 清·顾太清 次夫子清明日双桥新寓原韵 其一
- 远村烟霭外,春景画图中。 清·弘历 麦色
- 远水数帆出,春城一角低。 清·石承藻 由橘洲渡岳麓
- 春风吹小艇,远岫送晴岚。 清·宋荦 春日过灵岩元墓看梅同吴志上心壁道人儿至六首 其一
- 冥濛妨远瞩,膏润足春耕。 清·金履万 雨用简斋韵
- 浅濑平春浪,澄潭受远风。 清·阮元 石门潭
- 远塞因时出,春云压背寒。 清·刘大观 望雁
- 潮送春畦水,钟流远树烟。 清·陈廷敬 宝云寺寄俨斋尚书兼怀瑁湖薛淀两侍郎
- 投杖卧春草,临流看远山。 清·李宪噩 溪上即事,寄柳叟
- 远客青藜杖,春山踯躅花。 清·崔锡鼎 浮石寺 其二
- 远水初迎棹,春寒忽上衣。 清·杭世骏 喜姚世铼自吴兴至即次其怀施安韵
- 松色远逾秀,泉声春更新。 清·弘历 天成寺 其二
- 远市沈孤角,春潮汨乱星。 清·陈沆 夜泊草市
- 已近城楼三海远,初明灯火万家春。 现当代·莫仲予 三海岩归途
- 古调唱残春雪白,眉痕画到远山青。 现当代·田翠竹 抵桂林
- 寒凝粤徼荒途远,气转巴山万卉春。 现当代·缪钺 奉送马一浮先生入蜀讲学
- 清明远客家怀念,富贵春婆梦唤醒。 清末至现当代·林仲姚 春日步学颜韵又两叠 其一
- 伤春目为高楼断,望远心随去鸟迟。 晚清·周达 龙华重到红芳已稀怀旧伤春攀条兴感赋呈苏堪先生并视铸秋
- 沉疴著手回春意,旧雨同心寄远情。 近现代·李品三 和张相臣书怀诗
- 洛苑移栽伤远嫁,太真仙去黯春魂。 清末民国初·徐树铮 落花 其二
- 壮怀不为伤春尽,胜景还思望远收。 近现代·林庚白 春望二之一
- 日近长安远,中原万里春。 清末至民国·杨圻 缅甸诗
- 春事已成桃李实,远芳能令马牛肥。 当代·陈永正 郊原
- 断肠榕水惊春梦,翘首三山念远鸿。 现当代·林士模 次方先生壬子仲秋五首元韵 其一
- 袅袅情丝羞念远,莹莹泪颗悄留春。 现当代·傅义 云中鸾遥示江雨诗步韵和之
- 家犬小怜迎远客,野蔬新摘带春泥。 当代·陈忠平 谷雨江右诗社周年萍乡小石源雅集 其三 初访小石源次韵汝启兄用进退格
- 何辞辽海远,来照豫章春。 当代·陈忠平 辽东王震宇兄以独笑楼诗存见寄颇多咏史感时之作真有石破天惊之势振聋发聩
- 梦回燕市远,莺转剑桥春。 现当代·叶嘉莹 张允和女士应赵如兰女士之邀,携其及门高弟李卉来哈弗大学演出昆曲思凡游园二句。诸友人相继有作,因亦勉成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