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要
《国语辞典》:清要 拼音:qīng yào
1.清高显要。《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学士之职,清要贵重,非他官可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说这魏生年少不检,不宜居清要之职,降处外任。」
2.清楚简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
2.清楚简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要字在清要一词中读仄声的确凿證据30例,同时可找到读平声的證据3例,显然平读远少于仄读,故此建议作诗时要字在清要一词中作仄用。具体如下:
例證:仄读
- 更恐登清要,难成自在身。 中唐·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其三
- 自此官清要,毋忘老布衣。 南宋·李吕 丁巳三月送周宰行
- 自合跻清要,小屈佐平川。 宋·杨无咎 水调歌头 其四 韩倅九月八日生辰
- 天邑繁华行乐厌,月曹清要命书新。 北宋·杨亿 陈尧拱廷评致仕归蜀
- 明年应是,对花相忆,君已班清要。 南宋·管鉴 青玉案 永春夜宴张叔信后堂,席上用韵
- 宪府自清要,胡为堕冗曹。 宋末元初·陆文圭 送郭仁卿之官三衢
- 联芳端不忝,清要合如斯。 元·大䜣 述怀送观空海归临川七十韵
- 贤能往往布清要,利泽天下山人功。 元·岑安卿 樵隐诗为浙东佥事毕公赋
- 即署兼清要,人材独老成。 元末明初·李穑 杂题 其三
- 一门鼎足列清要,正有报国忠而劬。 元·王恽 潜斋歌赠中山知府史子华
- 人微每愧居清要,禄厚常忧负素餐。 元·王恽 御史秩满日效乐天诗体书怀
- 一朝立清要,扫决浮云披。 元·祝元美 贽王从义御史
- 非惟转擢历清要,裨补治道陈嘉猷。 明·刘溥 送刘侍讲宗器养病还吴
- 黄门地清要,彼此同恩荣。 明·周旋 送张给事中赴南京
- 山公启事称清要,怪底茅斋归梦多。 明末清初·施闰章 重题西樵桐阴读书图
- 明府星山第一流,历扬清要早归休。 明·李稷 次裴锦山诗韵 其一
- 官值秘阁本清要,乾道五年州刺史。 明·林光 严州名宦九首 其八 张栻
- 受恩部节分清要,托顾专城协上寮。 明·王称 赠冯参议贵冯以给事中从军交阯擢任其职
- 登瀛未足誇清要,治比成康见郎孝。 明·程敏政 题歙人徐昊所藏十八学士图
- 二三才俊皆清要,左右封弹各后先。 明末清初·郭之奇 送辜端伯给谏使竣还朝三首 其三
- 金缯商保太平局,冰炭磨成清要官。 晚清·丘逢甲 秋怀 其一
- 金缯商保太平局,冰炭磨成清要官。 晚清·丘逢甲 秋怀 其五
- 尔本寒陋儒,科名忝清要。 清·刘绎 述怀
- 行当绾清要,驰驱满皇路。 清·吴绮 用因见古人情为韵奉送孔东塘还朝 其三
- 仪郎古清要,位望今已衰。 清·姚鼐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
- 去年海内传明诏,欲选儒珍置清要。 清末民国初·樊增祥 丁丑八月乞假出都爱伯师以诗赠行久未奉报归途无事怀旧抒情用志一时人文之盛兼寓身世之感云尔
- 同门数子各清要,我亦官满归京师。 清·洪亮吉 本欲诣武昌以驿道迂回不果行次建阳驿三鼓得尚书师急递以适欲至襄阳阅兵为先期行二日约相会于钟祥涂次时亮吉已越行二百馀里势不能回车再图握手夜起不寐辄成长句一篇却寄
- 懒性高才不解官,每辞清要独蹒跚。 清末民国初·王闿运 和陈嵩佺
- 选曹陟清要,画省尤从容。 清·蒋士铨 送巡漕鲁白墀御史还朝 其三
- 名动宫庭宜早避,官兼清要岂长居。 明末清初·钱澄之 端州杂诗 其十四
反例:平读
- 吏部官联压百僚,星分郎席最清要。 明·车天辂 寄鹤谷
- 齿德自应高下别,清要曾忝历扬通。 明·金正国 松石居士。乃崔同知汝慎公自号也。卜筑于双溪旧洞。取八景为晚景之娱。走书求咏。辞不得已。强掇芜辞。以酬来教。徒辱雅意。惭谢惭谢。不肖于公。齿德虽愧。宿缘不浅。每念昔日追随步武。玷污后尘者非一再。正德己巳。始与公同入玉堂。为修撰。庚午。余为正言。公为献纳。同事于谏院。未几。又移天曹。同给事于郎舍。后余又以直提学。移银台为承旨。公代余为直学。俄又移拜承旨。同司喉舌。戊寅。余谬膺方岳之命。出为黄海监司。庚辰。坐累见罢。公又代余交黾为观察本道。余今落拓居村。殆将数纪。专壑自娱。优游送老。而公亦名位蹭蹬。累遭谴罢。虽或见叙。每置散班。筑居幽僻。松石自号。颇有山野兴致。城中郭外。虽云异处。暮年闲况。依俙相似。平生出处荣落。似与相期。亦非偶然。第恨昔日少年。今作白头。公之齿日。又多于我。荏苒暮景。云树悬思。尚未得陪杖屦同老于一壑。寻常倾慕者亦将二纪于兹。是何中岁相须之勤。而晚来相阻之阔也。用是不能无介然于怀。八咏皆着题。绝止四句。不得寓别意。更掇近诗一首。以寓馀意
- 肃穆先群彦,清要几独劳。 明·金麟厚 光州庠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