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
《汉语大词典》:枯荷
指枯萎的荷叶。 唐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宋 梅尧臣 《河南张应之东斋》诗:“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 明 刘基 《郁离子·枯荷履雪》:“ 郁离子 见披枯荷而履雪者,恻然而悲,涓然而泣之沾其袖。”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荷字在枯荷一词中读平声的确凿證据48例。具体如下:
例證:平读
- 满庭慈竹秋阴合,夹岸枯荷夜雨闻。 南宋·刘宗 栅口致喜亭咏怀 其二
- 寒鸦落平田,暖鲤跳枯荷。 南宋·姚勉 游灵源天境遇雨各奔归晚坐以不是溪居者那知风雨来分韵得那字奉呈一笑
- 蛤蜊买得虽不多,百枚包以一枯荷。 北宋·孔武仲 食蛤蜊呈子骏明叔
- 秋深雨意转连绵,声到枯荷清未眠。 南宋·张侃 病起
- 萧条垂柳映枯荷,金碧楼空水鸟过。 宋末元初·方回 涌金门城望五首 其一
- 晨风战枯荷,清霜杀高柳。 南宋·杨冠卿 九日 其一
- 茂林脩竹君髯碧,折苇枯荷我鬓秋。 南宋·杨万里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 今朝镜中逢,惟悴如枯荷。 南宋·范成大 春日览镜有感
- 秋霜一夜到枯荷,奈此江南秋色何。 宋·苏庠 戏成小诗留子静兄
- 池塘水落倒枯荷,橘绿橙黄晚菊多。 宋·邓深 晚秋怀社中诸子
- 断岸通横水,枯荷著早霜。 北宋·陈师道 住雁
- 霜凋老树寒无色,风掠枯荷飒有声。 南宋·陆游 游近村
- 清霜卷枯荷,碧玉莹池面。 北宋·韩维 和冲卿晚秋过金明池
- 今年畚锸弃春耕,折苇枯荷绕坏城。 北宋·黄庭坚 卫南
- 官居图画里,小鸭睡枯荷。 北宋·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 其三
- 寒蝉高鸟清愁外,折苇枯荷小景中。 金·史肃 北潭
- 城南靡靡度阡陌,疏柳掩映连枯荷。 元·吴师道 九月廿三日城外纪游
- 秋风破新菊,秋雨鸣枯荷。 元·李存 慰高元博丧子
- 儿童助我喜,竞集擎枯荷。 明末清初·伍瑞隆 纪霰
- 我来正值玄冬景,满目枯荷败夜霜。 明·具凤龄 万顷大堤
- 半川落日霜林晚,万柄枯荷玉露秋。 明·曹伟 太守邀余于莲池上南峰作重九。仍设乡射礼。明日。以诗呈太守
- 夜宿金山老吏家,平池如镜浸枯荷。 明末清初·李安讷 十一月十七日。宿金山郡吏田有性家
- 霜酣红蓼蜻蜓立,雨败枯荷属玉愁。 明·李诚中 曲江秋晚
- 鸟戏林中飘病蕊,鱼行池面动枯荷。 明·权好文 寄南正平权子胖两君读书村中茅屋
- 小塘秋色在枯荷,折藕寒香浸碧波。 明·权韠 秋日。题宋子清莲亭
- 幽禽相逐上枯荷,原上秋光太半过。 明·莫止 曰驯弟鹡鸰扇头
- 细竹生虚籁,枯荷送晚香。 明末清初·赵纬韩 题挟仙楼 其一
- 迥野秋光香晚稻,小池霜气压枯荷。 明·车天辂 次权秀才见赠韵 其三 自咏
- 三更落木鸣山馆,万柄枯荷倒石池。 明末清初·金得臣 客中吟
- 知子有才能用意,不将萧瑟看枯荷。 清末至现当代·何振岱 答无辨秋池之约
- 西穿麦田与柿林,时见髡柳兼枯荷。 清·何绍基 百泉用元遗山涌金亭诗韵
- 青山白鸟大圆镜,折苇枯荷古佛龛。 清·厉鹗 秋日同穆门江声蔎林竹田瓯亭汎舟至湖心寺
- 只败苇枯荷,吟蛩噤哑。 清·叶绍本 台城路 潮县神潜宫遗址是辽时妃嫔从猎处
- 狎群争乱藻,侧影出枯荷。 清·姚燮 鹭鹚
- 衰柳堤边惊鹭语,枯荷叶上搅鸥眠。 明末清初·宋琬 秋雨声
- 风动鲤鱼波满塘,枯荷叶上独禽翔。 清·弘历 仿赵孟頫莲塘图用旧作题赵画韵
- 野鸟閒栖处,枯荷欲败时。 清·弘历 题烟云集绘册 其四十四 张茂莲叶水禽
- 閒游古寺温诗梦,留得枯荷叶半存。 清·张元默 樊樊山先生赐题双修阁近作诗片七律一首谨次元韵赋谢(三首) 其三
- 高观截云去,枯荷捲雨来。 清·张问陶 移居 其三
- 却笑崔徐思憔悴,鹭鸶汀畔写枯荷。 清·朱彝尊 题贾院判画荷二首 其一
- 凉飙听淅沥,猎猎打枯荷。 清·贾虞龙 王梦楼斋中夜话 其一
- 宫烛曾惭修秘草,炉香敢望袭枯荷。 清·赵持谦 秋意
- 却忆杭湖风物老,枯荷衰柳冷风烟。 清末至民国·郑元昭 秋日偶作
- 修竹当门云影薄,枯荷卷叶雨声乾。 清·顾晞元 一榭园吊孙渊如先生
- 亭虚碎竹难休籁,池冷枯荷只倚根。 清末至民国·汪荣宝 无题四首 其三
- 犹胜众枯荷,无力卧泥壤。 当代·刘雄 湖上
- 白玉尔来非鄂国,枯荷十里正离披。 当代·林英男 再和十六兄读《十葬秋瑾》
- 谁解怜侬宛转歌?银蟾无语照枯荷。 当代·陈伟强 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