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对“花”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已传花洞将秦接,更指茅山与蜀通。 中唐·李端 赠道士
- 花圃春风邀客醉,茅檐秋雨对僧棋。 唐末·李咸用 题陈处士山居
- 茅屋相挨无著处,花溪百摺不教奔。 南宋·杨万里 明发周村弯
- 茅社一临封国地,花亭三见禊杯春。 北宋·强至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上巳会许公亭
- 忆昔茅檐差傍北,望公花坞恰平南。 宋·仲并 用前韵别寄耿时举二首 其二
- 花街车马何曾少,茅屋尘埃转不侵。 南宋·韩淲 雪气
- 无犬花村吠,有鸡茅店鸣。 宋·李曾伯 宿千丘市晓行
- 锦城鲊送蒲茅白,玉碗酒泻桃花红。 元末明初·贝琼 立夏日
- 辋川花木图犹在,杜曲茅茨赋未工。 元·吴当 留岩峰寺 其一
- 茅茨寒更湿,花竹晚初成。 元末明初·刘崧 过李黄罗茅堂五首柬克正茂才 其四
- 云合茅檐树,雨添花涧泉。 元·周权 野趣
- 花原随水入,茅屋共云归。 元末明初·蓝智 寄题余复婴茅屋
- 花时翻益睡,茅屋不禁愁。 元·黄溍 雨二首 其一
- 花庭晒药日将午,茅屋烹茶春尚寒。 明·谢榛 病怀
- 花从江口合,茅向岭头分。 明末清初·屈大均 廉州杂诗 其五
- 东谷茅庐荒岁计,西湖花月故人情。 明·成汝学 赠友
- 花县弦歌迎玉舄,茅溪鱼鸟识乾旄。 明·邓云霄 仲冬望前一日王幼度父母社集镜园
- 茅檐梦罢终宵雨,花坞春残尽日风。 明·许筠 寓怀。用六一郡斋韵
- 茅分粤徼开藩国,花满漓江待使臣。 明·欧大任 送刘太史奉使桂林
- 竹簟茅檐真散逸,药畦花径足栖迟。 明·杨士奇 挽赵尚书
- 花曾翳眼肘兼柳,茅已填心头又蓬。 明·徐居正 登俊试同年。会金子固家。以病未赴。述怀寄子固以戏 其一
- 烟萝花木山中寺,水竹茅茨海上村。 明·程本立 登通海涌金山
- 花木不殊吾土好,茅茨犹有古人风。 明·潘希曾 题太仆廨舍
- 茅峰带郭近,花井入溪深。 明·皇甫汸 崇明寺至日答舍弟
- 花竹殊无恙,茅茨未有邻。 明·慧秀 仙岩山居 其二
- 花径偏宜曲,茅堂不厌低。 明·董纪 移居新卜草堂
- 花褪梅留片,茅抽麦遍畦。 明·郑真 雪诗
- 花宫择胜依峰侧,茅店栖卑近水濆。 清·弘历 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
- 春雨花封摅藻丽,秋风茅屋寄情深。 清·刘绎 子良大令和诗有“三径蓬蒿昼掩门”之句,取以写照,蒙题七古一章,赋此为谢
- 花落仙坛凭凤扫,茅更老屋作龙诛。 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和问琴庚子出都韵四首 其四
- 花宫仙梵静,茅屋客谈闻。 清·弘历 题方琮山水
- 曾知花径因谁扫,未寤茅庵此处佳。 清末至民国·黄节 宿潭柘寺与同游诸子拈韵分得佳字
- 小园容淡花经尽,山径路成茅塞蹊。 清末至现当代·林仲姚 步秋兴元韵八首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