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对“海”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午香吹稻海田熟,秋蔓引菰茅屋深。 宋末元初·林景熙 舟中书事
- 穷何须蹈海,来好卜编茅。 北宋·王令 太湖
- 生计黄茅合,归期碧海赊。 南宋·折彦质 湘山留别
- 芳茅压地蛇涎毒,碧海潮天蜃气惊。 元·袁万里 送傅与砺诗
- 青蔓引瓜茅屋小,白花吹稻海田肥。 元末明初·许恕 寄沈仲参架阁
- 天连沧海长城断,地接黄茅叠岭蟠。 明·徐居正 山海卫迁安驿
- 五夜纵观沧海日,洞天如值大茅君。 明·金宗直 跋磬叔游金刚山录 其二
- 黄茅瘴起浮巇巘,碧海潮来绕近城。 明·林廷玉 正德丁卯十月十七日寓恩平行台
- 相携看菊留茅舍,独往寻源随海潮。 明·陆深 二日过唐桥庄
- 把钓每怀东海客,闻笙遥礼大茅君。 明末清初·阮大铖 柬毕同年湖目 其一
- 一抹炊烟茅店小,数声渔篴海天长。 明·苏世让 题星州新亭 其三
- 圣人化洽茅檐里,俭德符贞海宇傍。 明·霍韬 宫僚燕集次松皋太宰三首 其一
- 归梦几寻茅屋月,征途长溯海门风。 明·郑惟一 到金郊。次林塘韵
- 群鸡咿喔茅檐午,孤鹤翱翔海气通。 明·欧阳建 登第归泊清溪
- 茅店乱鸡归梦短,海山斜日旅程脩。 明·洪暹 次肃宁馆
- 绝险已能安四海,狂风谁遣捲重茅。 明·申楫 丁丑二月初八日。始闻大驾出南汉还都。自闻庆方伯阵中。作奔问之行。与权静甫,曹以正,姜学颜,朴无悔诸人同赴。十八日入城。十九日呈疏阙下。二十一日南归。与朴无悔,曹汝善,张经叔,权季明,曹德立为伴。二十五日。歇马阳山岭上。呼韵共赋
- 海邑观涛兴,茅峰吊古篇。 明·皇甫涍 送五湖子读书虎丘僧舍
- 湖海三年卧,衡茅一巷穷。 明·金正国 边君隔篱相住。朝夕相须。桑麻谈剧。不觉终夕。忽闻有岭外之行。忽忽无以为怀。书以赠行
- 不知茅屋外,更有海云飞。 明·镇国将军万达甫 过镇鳌山小庵
- 梦回海国如闻雨,春近茅檐更忆家。 清·曹禾 再寄郑山公
- 云开万里茅檐睹,霾尽千山海国妍。 清·吴镕 噶玛兰中秋见月呈杨太守 其一
- 来寻晓日衡茅趣,犹怯惊涛宦海风。 晚清·章瑞坦 谢宁夏大舒归养呈左相公诗和韵四首 其三
- 海燕十年频易主,茅龙三岁一更衣。 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 古香楼落成,移居即事 其一
- 雨意皆茅瘴,晴光即海门。 清·申纬 癸巳春正。用坡公居儋新年五首韵。寄老石。以谢除夕前见忆三篇之贶 其五
- 犹贪茅盖顶,侈咏海藏身。 现当代·李家煌 南奔五年无土三迁割庑又徙赁居于九龙半岛之东必嘉街荒衢名僻面海负山蜗室楼颠题曰嘉遁以筮贞吉云光拂几海气沾裾卧对隔水箕锣两湾吾友曾子履川讲学其间凭栏指盼恍闻铿瑟戏成二章再次前韵 其一
- 雨霁云车出通海,风扶仙侣过思茅。 当代·张力夫 自版纳返京诗寄滇南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