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
《国语辞典》:比方 拼音:bǐ fang
1.用比较浅显、具体的方式,说明难以了解的意念。《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势力之所至,虽上帝亦不能违拗他。我说个比方给你听:『天上有好生之德,由冬而春,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上天好生的力量已用足了。』」
2.假如。用于有话要说而故意吞吐其词时。如:「他的书法写得真好,比方向他要副对联,他该不会拒绝吧!」
2.假如。用于有话要说而故意吞吐其词时。如:「他的书法写得真好,比方向他要副对联,他该不会拒绝吧!」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比字在比方一词中读仄声的确凿證据11例。具体如下:
例證:仄读
- 岂可轻嘲咏,应须痛比方。 唐·白居易 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和之
- 前辈倏云殁,愧君曾比方。 唐末·罗隐 哭张博士太常
- 剖缄绛锦纷狼藉,莹手摩尼可比方。 宋·苏籀 次韵王丈丰父待制荔枝二十韵
- 议郎嗜好清无滓,独有幽兰可比方。 北宋·释德洪 题善化陈令兰室
- 殷勤慰讯尪残老,意气如君孰比方。 金·李奎报 次韵丁秘监以诗二首。谢予所寄冬至历黄柑子见赠。兼携酒来慰 其二 和谢柑
- 古人心事古冠裳,近代伊谁有比方。 元末明初·谢应芳 寄袁仲长
- 对此砺清操,馨香可比方。 元末明初·元天锡 秋居即事
- 相公佳句压钱郎,黄阁风流孰比方。 明·李睟光 伏奉相国所赐前后二诗。满纸华衮。有踰一字之褒。荣耀大矣。自揆庸拙。非所敢当。至于结句字义之诲。辞意勤恳。不惟不肖服膺衔感而已。庄诵之馀。不觉悚然起警。敢将芜语。仰浼台听 其二
- 何嫌杜老无诗句,未许杨妃强比方。 明·洪暹 肃宁东轩海棠
- 浣溪西子同凭吊,辱井南朝漫比方。 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侯君疑始所居九条胡同为疑雨集中左阿锁故居召客徵诗因赋二首 其一
- 薜荔尔何物,纤微孰比方。 清初·查慎行 和张日容嘲薜荔二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