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
《国语辞典》:勉强 拼音:miǎn qiǎng
1.尽力而为。汉。刘向《列女传。贤明传。周南之妻》:「国家多难,惟勉强之。」
2.牵强、不自然。如:「勉强一笑」。
3.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如:「他既然执意离去,你又何必要勉强他留下来?」
2.牵强、不自然。如:「勉强一笑」。
3.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如:「他既然执意离去,你又何必要勉强他留下来?」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强字在勉强一词中读仄声的确凿證据35例,同时可找到读平声的證据5例,显然平读远少于仄读,故此建议作诗时强字在勉强一词中作仄用。具体如下:
例證:仄读
- 岳寺逍遥梦,侯门勉强居。 唐末至五代·齐己 拟嵇康绝交寄湘中贯微
- 陶镕就醇粹,鞭策收勉强。 南宋·孙应时 读晦翁遗文悽怆有作
- 郊园乍适疏慵意,勉强逢迎已不能。 北宋·文彦博 再到积庆坟庄即事偶成 其二
- 驱驰斗粟应怜我,勉强人情亦厚颜。 宋·曹勋 约桑守公肃同还剡中
- 雕章见及唯虚辱,勉强赓酬愧斐然。 宋·朱淑真 江上阻风
- 每爱踌躇兴事意,不将勉强会天心。 宋·胡宏 和人
- 须怜好景分明在,为把愁颜勉强开。 北宋·华镇 和陈尉见贻二首 其一
- 低回成鹤发,勉强用蒲鞭。 北宋·赵鼎臣 挽故致政大夫诗 其一
- 三来欲伴群心适,勉强樽前作醉公。 北宋·韩琦 癸丑再题康乐园
- 坐久忘朝晡,习定非勉强。 元·李祁 画罗汉
- 老衰笔力已非初,每奉宣传勉强书。 元末明初·李穑 冬至日。知申事李存性,代言潘福海。传旨撰表文。仍以赐酒果。明日诣内谢恩。退而自咏
- 嗟哉媚学子,此道当勉强。 元末明初·谢肃 勉任守礼进学
- 夜深篝火寻芝术,勉强支持此病身。 明·吴俨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 其三
- 安得同志人,辅我加勉强。 明·吴与弼 睡觉
- 中道立苦难,学问少勉强。 明·吴与弼 感怀
- 春早拿舟闻鹊鸣,病馀勉强竹庄行。 明·沈周 四日过有竹庄
- 殷勤图后会,勉强就前程。 明末清初·王邦畿 留别曾自昭徐圣甫
- 岭南从古盛文儒,珍重诸公勉强无。 明·申之悌 次广文韵。一示诸生。一示广文 其一
- 才非授简焉能赋,中闵时来勉强排。 明·申之悌 咏雪十六韵
- 不知庙算出何场,事有至难宜勉强。 明·申之悌 闻王参政领舟师二万到鸭绿江。欲同本国守义州。时奴贼陷辽。雄据辽蓟。参政以孤军深入斩奴使。谋为要击奴后。若为官军猗角之势。其志壮且远。上国有人矣。此计如就。其为上国料事重矣。第未知本国利害如何。亦未知事势之可从与否。窃思之诚非放过之地。于是韪王公之举措。而虑庙谟之难断。偶咏其事
- 蹉跎随白发,勉强劝朱颜。 明末·许国佐 喜公自北归携饮阿房有赠 其二
- 昏鸦何作怪,勉强噪寒林。 明·陈昂 野望
- 假我赵州年,行脚容勉强。 清末至现当代·何振岱 友人招游武夷书答
- 绝去崖异行,天赋非勉强。 清·南龙翼 八哀四怀诗十二首 其一 大宗伯金公南重
- 素固匪因缘,尚亦岂勉强。 清·弘历 素尚斋
- 渠宁此豫游,触景学勉强。 清·弘历 题圆朗斋
- 内人例事迎佳节,勉强酬春付管弦。 清·弘历 椒阁
- 平生服董语,行事多勉强。 清末·张之洞 腊月十六日邀汪进士陈考功易兵备杨舍人至两湖书院讲堂看雪月余以畏寒头痛先归
- 伏听久愕眙,众力益勉强。 清·江湜 天妃闸
- 殷勤祈谷宁辞瘁,勉强雕虫愧未能。 清·玄烨 上元前三日立春
- 顾惟立绳墨,本不由勉强。 清·翁方纲 高要舟中与诸子论文作
- 忧来频命酒,勉强学忘机。 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 山居漫兴 其三
- 关山难熟客长饥,勉强和音报远诗。 清末至民国·胡汉民 依韵答庚白
- 胡子游京师,为学日勉强。 清末至民国·陈三立 胡梓方自京师屡寄新篇并索题句别墅萧閒赋此报之
- 人生行乐贵勉强,东道惟君岂辞让。 清末至民国·陈曾寿 拔可病中园花欲开矣感成七言古诗一章视病树及余次韵和之
反例: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