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夭
《国语辞典》:寿夭 拼音:shòu yāo
1.长寿与短命。《庄子。应帝王》:「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儒林外史》第七回:「凡人富贵、穷通、贫贱、寿夭,都从乩上判下来,无不奇验。」
2.短命而死。《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岁,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
2.短命而死。《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岁,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
根据历代诗词可找到夭字在寿夭一词中读仄声的确凿證据31例,同时可找到读平声的證据1例,显然平读远少于仄读,故此建议作诗时夭字在寿夭一词中作仄用。具体如下:
例證:仄读
- 岂止形骸同土木,兼将寿夭任乾坤。 唐·白居易 重题 其四
- 三纪七挥儿女泪,孰尸寿夭莽难推。 南宋·刘克庄 余哭蟾子潮士钟大鸣有诗相宽次韵 其二
-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宋·张伯端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二
- 王霸兴亡难讳史,彭殇寿夭不由人。 南宋·张至龙 点史
- 颜彭骨朽千万年,漫与后人论寿夭。 北宋·强至 前日以诗赠贾麟进士继蒙和答而杨蟠从事亦随次元韵鄙思不休辄复自和二篇 其二
- 流行坎止平生志,寿夭还如泥在钧。 宋·李光 补之以鍊养之说勉德循眷眷之意并见二诗若惧其不我从者以待德循可也他人能无诮乎因次韵奉寄 其二
- 圣贤无不死,寿夭复何云。 北宋·梅尧臣 哀石昌言舍人 其二
- 在亡终不免,寿夭太相殊。 南宋·王炎 嘉定丁丑十二月谋葬贵孙老病不能与事但此心伤痛因成小诗以写其哀
- 千古丘蹠分,所论非寿夭。 南宋·薛嵎 山居十首 其七
- 颜彭竟何在,寿夭皆空名。 宋·郭印 再和
- 文章惊早悟,寿夭理难齐。 北宋·郭祥正 吊亡友袁世弼太博
- 起居凭倦仆,寿夭付良医。 元末明初·李穑 追忆金经有感 其二
- 箪瓢陋巷吾家乐,寿夭穷通一降衷。 元末明初·李穑 记崔翁语。申之以己见 其四
- 眼前凡楚存亡事,梦里彭殇寿夭心。 明末清初·朴㳽 重阳后夜坐。感怀口呼
- 自念荣枯都是命,谁言寿夭亦非天。 明末清初·李健 次舍兄韵
- 万古一轨辙,何者为寿夭。 明末清初·李敏求 解李生悼老
- 达人运遐观,兴言齐寿夭。 明末清初·李敏求 吊李㷞
- 舞雩不须风冠小,兰亭何事悲寿夭。 明·权好文 清明日。赠友
- 悯孙堪托箕裘在,达士应齐寿夭均。 明·申之悌 挽金道源二十韵
- 风流人物今独昔,寿夭谁能混醉醒。 明·邓云霄 落花诗三十首 其二十四 二十四青
- 世情何足论,寿夭亦徒然。 明末清初·释函是 偶成
- 彭殇久已沦,不知谁寿夭。 元末明初·释宗泐 挽歌
- 尔生三岁忽云亡,寿夭何能问彼苍。 明·金幼孜 六月十五日哭子添禄作
- 收视反吾听,不复忧寿夭。 明·金诚一 次山前建除体
- 兵燹类转环,乌能计寿夭。 清·吴之振 读壁上人游雁荡诗次介山韵赠之
- 届时一笑亡,何尝贰寿夭。 清·姚鼐 吊朱二亭
- 莫言尧许升沈异,须识彭殇寿夭同。 清·宋奎濂 览庄生齐物论。诙诡阔诞。似是而实非。聊成二诗。始与终夺。以寓辟异端之意 其一 是齐物论
- 光阴驹隙有如此,寿夭彭殇一例中。 清·弘历 日影
- 良善谁言不负天,难将寿夭问玄玄。 清·朴泰淳 悼亡用东坡韵
- 荣枯有命才何说,寿夭无徵理莫论。 清·李玄锡 蔡长城时龟挽词
- 乃知呵护有神力,精气所结无寿夭。 清·祁寯藻 谏草堂诗
反例:平读
- 一十二万年,茫茫齐寿夭。 清·洪亮吉 天宁寺僧借月两以诗见投戏得八百二十字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