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对“乡”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身已陪多士,心宁愧下乡。 北宋·梅尧臣 依韵和集英殿秋宴
- 颍川士族占星聚,辽海乡人看鹤归。 北宋·宋庠 次韵和龙图何学士以荣憩乡州有感旧见存之作
- 白璧无瑕尊士望,青云有路蔼乡评。 北宋·李之仪 告别子通
- 使气可如燕赵士,轻兵原是楚吴乡。 宋·吕本中 清明游震泽即事
- 同乡我惜知君晚,善士天胡赋此穷。 南宋·孙应时 邑人李子宽公绰以所著十说及论孟解相示极有可敬而老且贫只一子又丧之遂为无告之民复以诗见投览之悽然赠以八句
- 虚器甚惭居士屩,实封难觅醉乡侯。 南宋·方岳 春日杂兴 其七
- 子规枝上他乡月,白鹤峰头处士庐。 南宋末·何文季 送黄坡峰
- 乡惟知俎豆,士亦贲丘樊。 宋·张伯玉 蓬莱阁閒望写怀
- 尊席唯他士,莺花似故乡。 北宋·范纯仁 仲春寄二弟
- 茱萸朝士赐,粔籹楚乡情。 南宋·李洪 九日效少陵体
- 士友方推毂,乡邻但挽衣。 南宋·陈傅良 送沈元诚赴临漳主簿 其二
- 少游乡誉蔼,老杜士心欢。 宋末元初·张伯淳 挽杨忠斋
- 邛都求道士,蓬岛觅仙乡。 金末元初·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其三 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颇有脂粉气息迁就声韵故也呵呵
- 一乡自重文翁化,匹士能行后稷心。 元·刘诜 挽洪菊潭
- 丰沛故乡宜有感,韩彭猛士惜无多。 元末明初·张以宁 过沛歌风亭
- 孝廉早已称高士,名德今宜重一乡。 元末明初·张昱 归来堂诗,为云间青龙镇章吉甫太守题
- 彼美文章士,来游礼义乡。 元·曹伯启 送南冠谢时清北行
- 义敦乡饮酒,礼过士招旂。 元末明初·王逢 松府行乡饮礼宗倅致书使枉招不果赴为寄一首
- 躬耕闭户真名士,载笔囊书偶帝乡。 明末清初·龚鼎孳 冬夜赠曹以嵩
- 造士应多术,居乡昔最贤。 明末清初·吴嘉纪 送汪左严之太湖教谕任 其二
- 士林俎豆开祠庙,乡里衣冠守墓茔。 明末清初·李安讷 韩山郡
- 太守何惭真烈士,靖州原是古桐乡。 明·黎冕 苏太守死节
- 先生可祭于乡社,一老云亡奈士林。 明·慎彦庆 挽卢玉溪
- 为士岂誇长倩达,入乡应信彦方贤。 明·尹台 戴君六十诗
- 多景欲逢高士赏,无书先与醉乡通。 明·石宝 九日
- 诲严朔校成多士,养静南庄化一乡。 明·金义贞 申教授挽
- 书卷爱储高士传,酒钱堪博醉乡侯。 明·杨光溥 閒居二首 其二
- 极知士论推荀爽,惟见乡书荐阮咸。 明·杨旦 闻昕弟秋闱失利诗慰勉之
- 久伏海乡诸念息,一逢朝士偶闻新。 明·杨循吉 元巳见过
- 典刑缺失乡邦瘁,贤哲凋零士气消。 明·叶元玉 挽三山强克谦太守
- 猛士存时犹北顾,故乡归日正东巡。 明·邵宝 沛县怀古次韵
- 青年士子多投笔,白首乡民屡避兵。 元末明初·李昱 登城一首
- 士论咸归美,乡闾无间言。 明·陈琏 题黎氏祠堂
- 士惜还朝晚,乡钦警俗新。 明末清初·姜柏年 赵判书挽
- 离黍他乡泪,飞鸿国士心。 明末清初·毛奇龄 听罗牧弹琴 其二
- 是诚关士类,岂但系乡邻。 明末清初·崔晛 卢校理弘仲挽
- 隐德乡邻服,儒风士友亲。 明·金涌 挽柳岐峰兄
- 千金倾国士,一棹下江乡。 明·汪道昆 赠来少君四首 其三
- 醉乡心自远,隐士道何尊。 明·黎民表 寄钱叔宝
- 空传名下无虚士,难得花前在故乡。 清·张问陶 松筠庵人日
- 飘摇秋士梦,宛转故乡情。 清·张问陶 褒谷闻蝉四月十五日作
- 三春风雨他乡晚,一代文章处士尊。 清·杨试德 集清素堂怀王柳村
- 开尊白社皆名士,绕郭青山似故乡。 清·石钧 访钱鹤山
- 红带雅宜居士服,白头俨作杖乡身。 清·申纬 省郎李秉德瑞山人也。其大人道一以年七十。推恩进通政阶。乞余一诗。故为题此
- 名士有诗存一首,此乡胜迹已千秋。 明末清初·钱澄之 太白楼
- 粗官自古归名士,好句从来得异乡。 清·汪端光 王少林司马招饮即题其游梁集后 其二
- 济上定多名下士,岱宗况是圣人乡。 清·钱大昕 奉命典试山左出都述怀
- 平津待士三生契,杜曲还乡两鬓秋。 清·张洵佳 十月初十与家人话梁园旧事感赋二首 其一
- 殊乡作客初逢腊,学士开斋尚号苏。 清·洪亮吉 东坡生日集翁学士方纲苏斋即送罗山人聘出都
- 两载离乡分手后,万金酬士破家初。 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 南投喜晤邱石庄
- 是日同乡席,明时退士家。 清·李最中 九日偶会飘洒楼。会者十七人。拈韵共赋
- 可称乡里善,无愧士夫真。 清·赵冕镐 又叠一则。为写未罄怀 其三
- 尚谈名士饼,难访望乡台。 现当代·邵祖平 癸巳小雪同静生夫妇游新都桂湖四首 其三
- 甘同处士孤山梦,冷入他乡异客杯。 现当代·程坚甫 梅花八咏 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