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家”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 中唐·韦应物 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因简李宝应
- 家山伯禹穴,别墅小长干。 中唐·严维 赠万经
- 西泽千塍连别岸,南山一带是家林。 北宋·李复 种说山居 其二
- 卧听别语心难遣,起看家山路不多。 南宋·项安世 阻风岳州回寄曹汉阳
- 人世谁无别,子行吾忆家。 南宋·郑会 送孔炳先归宜春
- 子去见家远,吾衰奈别何。 南宋·严羽 三衢邂逅周月船论心数日临分赋此二首 其一
- 此地轻为别,孤蓬不恋家。 南宋·释文珦 送友
- 岁晏秖伤为别苦,山寒应恨到家迟。 元末明初·刘崧 雨中送萧翀还南溪
- 法来早识儒家味,蔬笋与之无别香。 元末明初·李穑 午飧
- 蹉跎别路连风雪,惆怅家山隔水云。 明末清初·成鹫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 其七
- 空有家缘肥雀鼠,已知别业废柴桑。 明末清初·彭孙贻 哭伯父孝起徵君六首 其六
- 看月长怀伤别恨,逢人便问酒家村。 明末清初·李健 又
- 蒹葭雁下人初别,杨柳莺啼客到家。 明·李云龙 送方士昭还漳州
- 一别三年再行李,两家十事九酸辛。 明末清初·李安讷 寄上五峰相公
- 邂逅喜深还赋别,倦游人老更辞家。 明·郑学醇 答潘子迁用韵
- 去随云水家何在,共老风尘别亦难。 明末清初·成鹫 归韦涌宿月衣庵与谢邺门话别
- 三家来往常连被,一别东西忽隔旬。 明·苏世让 次双峰韵 其一
- 名家作宦知谁敌,为别留诗更有神。 明·梁储 送公巡抚福建
- 思家几度江田绿,念别休惊陇树黄。 明·王恭 寄陈仲全编修兼左春坊
- 家人纵有惟存半,别梦虽多不记全。 明·唐之淳 到京得毛鼎仁金齿书
- 作别谁无恨,通家更有情。 明·李珥 赠沈文叔用闵恕初韵
- 夜餐无别法,冷暖自家谙。 明末清初·赖镜 寄觉长老二首 其二
- 倾别酒新熟,到家花未稀。 明初·王汝玉 送张孟经归松江
- 别酒愁须饮,家书醉懒题。 明·黎光 送人还乡
- 还家同一日,为别易三年。 明·吴鼎芳 寄怀王元直
- 别词蒙缱绻,家食想艰难。 明末清初·李安讷 工曹李正郎因事见罢。书此以慰
- 客绪为家迫,朋情以别裒。 明末清初·郭之奇 赠陈尔新得假时余亦赋归
- 惜别防头白,思家及柳青。 明·杨承鲲 送君房北上
- 惜别话长今夜酒,思家梦短异乡钟。 清·王又曾 吴门与研北别兼示儿侄
- 辞家心绪真如醉,赋别年华不似春。 清·张问陶 舟抵襄阳
- 人声渐异知家远,归梦难真恨别长。 清·张问陶 独树店
- 南北岂堪频送别,去留等是未还家。 清初·查慎行 送声山侄之湖口二首 其一
- 小邑携家须约俸,故人临别劝加餐。 清初·查慎行 送陈秋田赴叙州长宁宰
- 别梦频年都潦草,家书两字是平安。 清·蒋士铨 寄家书 其二
- 还家逢上巳,惜别望长安。 清·张问陶 良乡道中
- 一别姊乡来妹水,两家臣里在君山。 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再橙
- 深谈覆手难为别,凉漏催人转忆家。 清·李辅耀 子玖斋中夜话
- 归家正及桃花发,暂别真如乌翼过。 晚清·李希圣 刘幼云编修以诗索和再作赠别
- 蜡烛有心还惜别,清明无客不思家。 清末民国初·易顺鼎 清明日出都集句书感
- 送君小别三千里,昔我浮家二十年。 晚清·诸可宝 邓六训导应南皮尚书师聘将之武昌内子制诗扇送行为写楚山补空赠题 其一
- 辞家意逐双轮转,赠别诗须一骑驮。 清·陈沆 车发汉口
- 廿朝曰别本非别,四海为家即是家。 清·弘历 回跸至苏州即事有咏
- 廿朝曰别本非别,四海为家即是家。 清·弘历 回跸至苏州即事有咏
- 客子无家唯有病,秋怀遇别辄成诗。 清·赵裕寿 良才途中吟。奉寄仲氏
- 漫向碧波添别泪,却凭归楫问家书。 清·李玄锡 拟江亭晚望
- 白鹤峰前愁作别,金乌山下到如家。 清·金履万 送庆童往善山
- 秋水还家路,霜风惜别情。 清·张英 送素存宗兄归京江省觐四首 其三
- 算来此别难为别,道是离家却有家。 民国初·温倩华 于归之夕素琼见示赠别四章倚韵奉和时别绪满怀工拙不计也 其四
- 有女各因家事去,思亲偏恨别时圆。 清末至民国·方鹤斋 壬申中秋
- 还家梦共车声转,惜别愁添烛泪流。 清末至民国·黄浚 腊日次韵答梅泉
- 算来此别难为别,道是离家却有家。 民国初·温倩华 于归之夕素琼见示赠别四章倚韵奉和时别绪满怀工拙不计也 其四
- 还家如客舍,久别失乡音。 清末至民国·杨圻 里居感怀
- 况将家国恨,并作别离愁。 清末民国初·徐树铮 自长崎寄王揖唐
- 休论家国事,恐重别离情。 现当代·李家煌 四弟自黔蜀北来喜集西山而予将南归海上感成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