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长”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柏缘执性长时瘦,梅为多知两番生。 唐末·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其三
- 二年分两国,万里一长河。 唐·殷济 言怀
- 桃花饶两颊,松叶浅长髭。 唐末至五代·齐己 书匡山隐者壁
- 年华残两鬓,筋骨倦长宵。 唐末至五代·齐己 欲游龙山鹿苑有作
-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 北宋·苏轼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 其一
- 学道长身健,忧时两鬓丝。 南宋·魏了翁 游监丞挽诗 其二
- 枯藤倒挂长松上,峻瀑斜飞两峡间。 元·严士贞 方山
- 险韵才吟长短句,香醪又酌两三杯。 元末明初·李穑 诸将入城 其三
- 长江波浪迎龙节,两楚风云入马蹄。 元末明初·谢肃 送蔡参军南还
- 刍酒已澄三两盏,熨梅方嫩短长枝。 明·沈喜寿 柬寄户判李月沙
- 长途两霁黄梅后,两地魂销素发前。 明·尹根寿 送韩参判赴京 其一
- 高柳亸黄长短线,寒梅吐白两三丛。 明·具思孟 次涵碧亭韵线
- 两地连年分片月,长风无处着孤云。 明·柳梦寅 送冬至副使郑士信
- 青山两岸晓霞捲,绿树长洲朝日浮。 明·许𥛚 渡大利津
- 长江自昔分南北,两地从今隔死生。 明·金赡 送别正使黄公还朝
- 物吾意趣两相得,天地卷舒长自由。 明·苏葵 题云洞卷
- 牙上啼禽三两语,原头牧笛短长声。 明·金克成 过多情院
- 两岸楼台随景见,长江帆影与时更。 明·赵善鸣 游海珠寺 其一
- 乾坤勋业名长在,鸥鹭心机世两忘。 明·白圻 倚韵答林见素都宪
- 两地复悬千里月,长途遍历万山云。 明·卢龙云 江应雷偕诸太学追送余苏家桥暮酌有赠答和二首 其二
- 春秋塞雁长年客,朝暮江流两度消。 明末清初·何巩道 偶感和百谷先生韵十五首 其八
- 菰蒲两岸微风起,杨柳长堤细雨来。 元末明初·金九容 江水
- 衣上闻香长不散,井边窥影两无言。 明末清初·何巩道 偶成
- 波环两水沧溟外,影落长虹虎豹洲。 明·林熙春 九月十五日任公祖登凤凰台次李韵一首时公次日初度
- 地腴禾两稔,天暖气长春。 明末清初·谢士章 宦况二首 其一
- 新莺三两语,垂柳短长枝。 明·李荇 再和 其一
- 长滩翻雪浪,两岸列云峰。 明·陈琏 夷陵道中
- 不知长路险,唯觉两眸青。 明·朴承任 次太守游观韵 其一
- 迸散繁星悬两曜,尽收千派纳长江。 清初·查慎行 东宫召赴西园赐观皇上御书匾额大小二十有九恭纪七律八章 其七
- 长短桥通新雨后,两三客坐夕阳时。 清·厉鹗 小舫次姚茶山韵
- 永别年华经两换,临风涕泪故长存。 清·蒋士铨 欲吊家仓场司农不得有怀健仔刺史辛仲部曹诸昆季作
- 江山长不老,名利两空劳。 清·赵翼 渡江 其一
- 长桥犹是卧波接,两界何曾隔省殊。 清·弘历 渡汶河再叠壬午旧作韵
- 三两白鸥争接水,短长行柳早垂春。 清末至民国·郑元昭 初春十日同儿辈步出城西
- 频闻两岸钟声发,仅辨长洲豆点浮。 清末民国初·金允植 与斗陵诸友。同舟发豆浦共赋
- 人归白雪长城路,马踏黄河两岸冰。 清·吴可读 除夕有感 其三
- 改为易称身长短,薄浣何妨月两三。 清·何绍基 穿衣
- 农叱轻车虚两服,妇障大笠荷长镵。 清·孙元衡 山家
- 天遣好山标两邑,地随流水隔长溪。 清·郑兼才 经旗尾山
- 柳绿桃红春两岸,风和浪细昔长江。 清·弘历 自瓜洲放舟至金山
- 两地关心看皓月,长年回首忆吾庐。 清·张鹏翮 寄夫人
- 题句长吟仍偶托,顾名两字谓相投。 清·弘历 驻跸盘山静寄山庄得诗二首 其一
- 燧钻惊两改,膝绕叹长辞。 清·弘历 恭谒泰东陵
- 长河夏水足,两岸树阴稠。 清·弘历 自倚虹堂泛舟至乐善园
- 不愁生两耳,先喜出长腰。 清·梁佩兰 新苗
- 閒云三两片,新柳短长条。 清·梁佩兰 寒食郊外访尘上人 其一
- 年华长冉冉,去住两悠悠。 清·彭孙遹 和真人韵 其二
- 吴中高会今难两,酒半悲歌意更长。 清末至民国·诸宗元 沤尹先生雨中招饮听枫园席间举东坡事以为笑乐归成此篇亦申其例
- 违俗肝肠成两已,攀天志事分长辛。 晚清·周达 新岁感事有作
- 一市秋声长短柝,半江白露两三灯。 当代·刘峻 夜坐用黄仲则韵 其二
- 既罢诗骚长太息,渐成朱碧两阑干。 当代·幻庐 从澹宁堂至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