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七”在历代律诗中的例子:
- 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 初唐·沈佺期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
-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唐·白居易 船夜援琴
- 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馀。 中唐·元稹 醉题东武
- 两桨惯邀催去艇,七香曾占取来车。 唐末·吴融 次韵和王员外杂游四韵
- 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五代·卢延让 松寺
- 楚树七回凋旧叶,江人两至宿秋风。 唐末五代初·栖蟾 再宿京口禅院
- 韶光祇有两三日,浮世稀逢七十人。 北宋·王禹偁 三月廿七日偶作简仲咸
- 两蕃申族帐,七县造图经。 北宋·王禹偁 送寇谏议赴青州
- 七旬蜀道才通信,两月淮壖未解围。 南宋·程公许 腊月二十六日部宿雪甚登天官厅后亭子
- 自古云希七十老,即今仅见两三人。 宋末元初·方回 牟献之提刑来杭纳婿庆予七十次韵二首 其一
- 狂吟定约六七友,低唱可无三两人。 南宋·姜特立 刘岩居士再和去年中秋见贻次韵
- 一盏两盏至三盏,五题七题或十题。 北宋·邵雍 首尾吟 其六十九
- 七闽地产犹为宝,两府官高故不遗。 北宋·李廌 杨元忠和叶秘校腊茶诗相率偕赋
- 忺时更改三两字,醉后吟哦五七篇。 北宋·邵雍 安乐窝中诗一编
- 竹杖相邀七八客,芳樽时釂两三杯。 宋·喻良能 经理西山同二客二弟侄辈侍太孺人游观联句
- 两滩涨定沙痕白,七里山晴雾雨开。 宋·吕希纯 定川门
- 两郡漫游官似水,七阶懒觅荐为梯。 南宋·许及之 送鲍清卿运干调官还里二首 其一
- 两年违色养,七夕又他乡。 南宋·廖行之 七夕
- 七星摇帝座,两界隔天河。 南宋·王质 和御制诗五首 其五
- 峰回路转六七里,林静鸟啼三两声。 元·严士贞 斗洞
- 七情欲断气未断,两目欲盲心未盲。 元末明初·谢应芳 又自述同示
- 七尺身长形固美,两翁调古腹空枵。 元末明初·叶颙 题友琴堂
- 办得两汤虽甚易,哦成七字却难工。 元末明初·李穑 西京
- 暗诵七言长句律,远承两代状元风。 元末明初·李穑 真观寺孟童回。夜语有感 其一
- 七重札透威无敌,两石弓开臂有神。 元末明初·凌云翰 次徐总制浙江亭剩柳诗韵
- 七闽天杳杳,两浙水悠悠。 元末明初·谢应芳 送虞长史归闽中
- 七载烟霜重判袂,两河父老共沾巾。 明末清初·龚鼎孳 送贾胶侯中丞开府三秦
- 两浙名山方驻马,七闽诸子正登坛。 明·徐熥 兰陵道中寄同社
- 七夕邀行齐踊跃,两人羁绊阻迎逢。 明·李梦阳 七夕边马二宪使许过繁台别业不成辄用七字句述我志怀二十韵
- 七霜冰铁过,两袖芷兰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秋岳以纪病诗三十六韵见示我贫也非病也因为纪贫诗和韵
- 结庐七八尺,啼鸟两三声。 明末清初·陈恭尹 过何知澹新筑
- 两馆冰衔承宠命,七王宝录晒良辰。 明·朴祥 游弹琴台。明日因病不出。录示近律于金内史 其二
- 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 元末明初·朱元璋 早行
- 道在七篇尊孟氏,文超两汉配姬周。 明·李承召 过昌黎县 其一
- 两世交游情更切,七朝耆旧泪难乾。 明末清初·释函可 寄茂之二首 其一
- 文章两度压元白,干羽七旬格有苗。 明末清初·张家玉 赠宫詹李二何夫子
- 两三腔笛断霞外,七八叶芦栖雁声。 明·金时习 渔村落照
- 两郡十碑留惠泽,七年三路见澄清。 明末清初·李植 具监司挽 其一
- 七命徙官皆旷职,两坊迁宅亦侨居。 明末清初·李植 除夜书事
- 两条寒涕何因拭,七尺枯形任自然。 明末清初·成鹫 懒诗 其四
- 七纪星霜输独寿,两双兰玉慰寒居。 明·李德馨 挽金正字妻氏
- 七里滩边残雪色,两高峰外暮潮声。 明·郑学醇 别唐使君
- 日月两朝频赐履,风云七泽此登坛。 明·徐中行 大中丞汪玉卿自郧台移镇武昌寄呈二首 其一
- 共言七襄转,难辨两宵中。 明末清初·伍瑞隆 七夕再宿李太史建霞楼作
- 恩荣两子贵,寿福七旬稀。 明·吴允谦 挽李同知夫人
- 两岩门未掩,七里事何玄。 明·郑廷鹄 仙人峒
- 进退两无据,迂疏七不堪。 明·王廷陈 初归故园二首 其二
- 两封专走仆,七碗或通仙。 明·邵宝 吴封君送茶笋
- 两岁关河路,七过箕子城。 明末清初·李安讷 九月三十日。入平壤府
- 七十高年双黑鬓,两朝元老一诗人。 清·袁枚 苏州彭芝亭大司马招饮西园奉呈三首 其一
- 两弟虽抛万里外,七言都上古人前。 晚清·范当世 近来湖湘间名士盛传吾弟仲林庐山诗中有落日一去无人传之句以为苍茫雄特而以吾弟秋门甘肃诗中天下寒看逐望齐一语配之此外则盛称吾妇啼鸟一绝及其碧天云净雪初消又见风吹叶之词句而吾诗则依然寂寞无人道者坛坫之可畏如此余乃戏为拆补此数作以为己有既以自娱亦自笑云
- 两淮游屐归千里,七十过头又四年。 清·袁枚 己酉元日香亭以诗见寄依韵答之 其一
- 名忝应刘七才子,座倾沈范两尚书。 清·王士禛 题新乐县驿壁寄宋荔裳
- 两回路记前游熟,七品官膺此遇稀。 清·赵翼 蒙恩命偕张垲似侍读主试顺天武闱恭纪四律末章兼呈垲似 其一
- 七年荆楚国,两度使臣星。 清·蒋士铨 怀彭六一 其一
- 相留七八载,历课两三儿。 清·赵翼 赠庄茂良先生 其二
- 七弦酬宦况,两羽證平生。 清·宋湘 赋得一琴一鹤
- 两三江上阁,七八渡头船。 清·宋湘 家园杂忆四十韵
- 两宫仪斐亹,七萃泪淋浪。 清·龚自珍 东陵纪役三首 其一
- 清秩两京留史传,齐名七子剩歌吟。 清·安吉 校刊光禄我素公集纪事赠惠生族兄二首 其二
- 两地羽书轮日接,七旬坚壁付烟销。 清·刘绎 哀四忠① 其二
- 七闽倍四数犹夥,两浙同其更及蚕。 清·弘历 江苏巡抚费淳护安徽巡抚张诚基浙江巡抚吉庆护福建巡抚姚棻各报麦收分数诗以志慰
- 七真飙辔携钟吕,两淀星桥亘鄚雄。 清·弘历 燕九日赵北口行宫观镫火同扈跸诸臣联句
- 两僧踏雨能陪座,七子征题各擅场。 清末民国初·释永光 戊午九日社集许九先有诗因次韵
- 今岁七言诚复异,夏秋两月幸无乖。 清·弘历 敞晴斋漫题
- 七言什袭弥增重,两世恩荣敢自多。 清·翁方纲 次韵奉酬蕴斋见贺培儿选庶吉士之作
- 七叶娑罗明示偈,两行松柏永为陪。 清·弘历 四月望日卧佛寺瞻礼得句
- 遂教两日静宜驻,未可七言春暮删。 清·弘历 西巡回銮驻跸香山静宜园
- 登高例作七言体,抚节何妨两鬓苍。 清·弘历 重阳日幸香山静宜园即事叠去岁诗韵
- 七聚未须誇玳瑁,两川何必重珍珠。 清·朱昆田 初食新州荔支以色香味已变漫寓憾词夜来重啖风韵剧佳已叠前韵二首再赋一律为十八娘解嘲
- 两疆鱼米利别地,七字冰渊凛恪居。 清·弘历 四川总督惠龄奏报秋成九分湖南巡抚姜晟奏报秋成九分有馀诗以志慰
- 门对两株高鸭脚,窗横七尺旧鱼竿。 清·杭世骏 题赵叟新居 其二
- 七桥稊柳黄金嫩,两淀融冰绿玉涵。 清·弘历 长堤
- 成林未逮晋七士,画水曾闻蜀两孙。 清·弘历 竹阁用苏轼韵
- 幸值两朝文渐盛,欣逢七国乱初戡。 清·吴绮 杂感诗和上若韵 其二十八
- 两般名实都无藉,七字形容当若何。 清·弘历 坐冰床至画舫斋题句
- 已看眨眼两年别,不碍摛词七字留。 清·弘历 题涵漪斋
- 两年岁月如畴昔,七字吟哦属傥来。 清·弘历 清舒山馆
- 恰当鹊驾逢七夕,又早蛛筵阔两年。 清·弘历 七夕
- 七言即景聊酬尔,两度蒙膏真慰予。 清·弘历 夏日池上居
- 禁旅不须七萃发,总戎惟帅两疆兵。 清·弘历 补咏安南战图六律 其一 嘉观诃■之战
- 甲乙两人于是定,品评七子岂虚裁。 清·弘历 定州咏韩苏甲乙
- 华笺掞笔恧七字,䌽服称觞罢两年。 清·弘历 新正重华宫
- 法弊两年知渐革,民劳七郡许全苏。 明末清初·钱澄之 送余佺庐中丞内召掌宪 其一
- 两间本旷明,七尺宜湛僸。 晚清·李南圭 乌池穴联句体
- 表里镂七宝,分明无两心。 清·蔡兆华 和谢朓镜台
- 七弦存古式,两孔列横庚。 清·弘历 咏七弦官窑瓶
- 七百年来几陵谷,两三椽与照蛟螭。 清末至民国·陈三立 题朱文公题字石刻
- 两戒河山看变幻,七旬杖履惯追陪。 清末至民国·张文藻 题华晓岚先生诗文杂著
- 七二峰从云外立,两三船向浪中行。 清末至民国·胡介昌 游鼋头渚二首 其二
- 两贤道学惟循性,七种人情不说愁。 清末至民国·罗庶丹 长沙怀古用杜工部韵 其六
- 七十光阴如过客,两般风雅属山翁。 现当代·程坚甫 初冬有怀云超
- 七八白鸥浮碧落,两三秀崿锁苍烟。 当代·陈振家 游滇池二首 其二
- 七八朵花临水笑,两三块石卧沙清。 当代·陈振家 凤溪行
- 初移两腕尘先振,才触七弦心转降。 当代·王悦笛 为春英诗社舞台剧所配诗词 其九 弹琴
- 王粲两无奈,嵇康七不堪。 当代·姚佳 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