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元年岁己酉,鲁原和钟出曲阜。
铭曰子孙永保用,字十有六器凡九。
絅斋供奉嗜金石,罗列敦槃陈尊卣。
得此云是古编钟,巨细悉中律某某。
證以隋书音乐志,史家所语或有受。
吾谓考工凫氏注,其论铣形殊非偶。
长短大小随钟制,先有定论垂不朽⑴。
周礼大夫设判县,钟磬一肆分左右。
黄大太夹四清声,附十二律相比耦。
列如屠家县肉格,笋簴有力声能负。
当时工作按法说,悉合尺寸与薄厚(见《少仪》注。)。
所以景祐宝和钟,形状如铃侧垂纽。
四器款识尽相同,藏诸太常昭法守。
宣和之世图博古,分寸各殊载其后。
又闻志怪续夷坚,太原亦有遗山叟。
云是大定九年间,汾水坏墓见深黝。
钟磬小者及二尺,古器记自正夫手。
凡十六等按次序,如妻随夫子从母。
得毋律度有大小,宋金诸贤知已久⑵。
可怜阅世又千年,法物飘零同敝帚。
至今欲识形模奇,谁是视瞭更矇瞍。
邢叔妥宾已不传,师𣀧夷则亦希有。
虽皆著录和钟文,欲定编县难出口。
安得古乐出人间,蠡然欲绝见追钮。
和钟离磬在明堂,證据确凿敢云否。
始知曰和皆编钟,古人立言无所苟⑶。
何图得见鲁原器,鼓钲有篆如科斗。
铭词尽云作和钟,疑义待析今始剖。
吁嗟神物不世出,埋没土中几章蔀。
恭逢天子正议礼,乃如麟凤见郊薮。
姑洗角自涔阳来,太簇徵向长安取。
堂下一堵已过半,大鸣小鸣皆待叩。
更考迭击声锵洋,恐闻金奏惊而走。
何必乐经钟律书,始谐宫重与羽柳。
鲰生幸得观周乐,作此好歌为公寿。
歌成不觉夜漏长,禁城钟动蒲牢吼。
⑴ 凫氏注:「钟之大数,以律为度,其铸之,则各随钟之制为长短大小也。」据《通典》、《通考》所引,「其铸之」句,当作「其铣之形」。盖记文钲与鼓舞皆以铣为矩度,故注特言铣形。铣形既随钟制为长短大小,则凡钟皆有大小可知,惜近世治《周官》经者皆未及此。
⑵ 《皇祐新乐图记·皇祐编钟图》云:「臣逸、臣瑗谨详《周礼》及《三礼图》,编钟之制,制成编钟两宫架,登歌钟五架。每架正声十有二钟,清声四钟,下格八钟,黄钟至林钟,上格八钟,夷则至夹钟。清。谨图形于左。」又云:「谨按镈钟居十二辰,止于十二枚,故高下、小大形制可以如一。今编钟复加清声四枚,形制难一,故上格下格高下、小大有二等。」注云:「苟为一等,则清声四钟其声焦杀矣。」
⑶ 《明堂位》注:「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是和钟、离磬,即编钟、编磬。古编磬不传,而所见编钟皆云「某某作和钟」,益信郑义之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