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埙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埙篪
第 2 句因包含“埙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埙篪
第 6 句因包含“华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华盖
第 17 句因包含“瑶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瑶台
第 17 句因包含“瑶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瑶台
第 20 句因包含“玳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玳簪
第 20 句因包含“珠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珠履
第 25 句因包含“百媚生,无颜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百媚生
第 37 句因包含“何逊,梅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何逊梅花
第 46 句因包含“苦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苦海
第 2 句因包含“埙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埙篪
第 6 句因包含“华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华盖
第 17 句因包含“瑶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瑶台
第 17 句因包含“瑶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瑶台
第 20 句因包含“玳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玳簪
第 20 句因包含“珠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珠履
第 25 句因包含“百媚生,无颜色”,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百媚生
第 37 句因包含“何逊,梅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何逊梅花
第 46 句因包含“苦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苦海
次云樵赏莲曲(并引) 晚清 · 吴宖默
出处:丛琐册十二益山郡
莲固余甚爱之物也。而此来双池栽植。寔余苦心攸到也。自其花殷叶盛之后。有时临赏。只以短句遣情。未尝全篇统说。殆似好块羊肉置在眼前。而一未经充口吃吞。寻常在念矣。日姜庠士云樵制示赏莲曲一篇。盖尝从余作池上游。知其可爱而咏得者也。余朗然一读。其铺叙收结。既富且艳。令人有一唱三叹之意。余惺然白语曰。自有此好诗料。而乃反为他所先耶。与其流涎于别人说味。宁且自我大嚼。因即开砚纵笔。一连写去。真亦老去谩兴。岂复论工拙之如何哉。
澄碧池头秋欲生,埙篪堂下水盈盈。
盈盈之水满载莲,莲花莲叶正芳鲜。
其花泛若扁舟漾,其叶擎比华盖翩。
叶叶花花间密促,水面不见䲶鸯浴。
高能齐槛低及半,早才委波晚方绽。
高低早晚续相缀,满潭秾艳无时歇。
芳香可掬色可餐,解使游人尽日看。
微风袖卷旎旖舞,团露珠碎瓓珊盘。
恰似瑶台朝列仙,霞裳羽幢簇后前。
更疑原尝集家宾,玳簪珠履争鲜新。
亦如美娘理靓妆,翠眉红颊调均当。
闺工欲绣针自涩,屏师拟画笔还摄。
窈窕丰茸百媚生,环堤花卉无颜色。
境渐入佳难尽状,摘子为粥包为酿。
悦眼之馀亦悦口,主翁于此风流厚。
争道今年盛莫盛,蒂蒂者藕亭亭柄。
准提法咒信不诬,似将道力阴相扶。
根蔓就次四迸散,始也可数今无算。
何逊梅花君莫擅,安仁桃李吾不羡。
恨不移置长安宅,赏来轮蹄填巷陌。
日费千钱犹不辞,使与松亭名万国。
前言戏耳且须听,我昔偷莲忤佛灵。
谪下人间老白首,南游苦海逐絮萍。
如今粗解圆通妙,一部胸中法华经。
竹楼明年何处是,举杯花下聊乐尔。
分付官僮莫攀折,可惜芳菲易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