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句因包含“鲰生”,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鲰生
第 7 句因包含“周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周宣
第 8 句因包含“猃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猃狁
第 14 句因包含“穿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穿杨
第 14 句因包含“杨枝”,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杨枝
第 17 句因包含“山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山甫
第 23 句因包含“柱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柱下
第 25 句因包含“鸟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鸟迹
第 26 句因包含“琼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琼树
第 29 句因包含“焚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焚书
第 31 句因包含“斗,牛,气”,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牛斗气
第 35 句因包含“一鼓”,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一鼓
第 35 句因包含“无忌”,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无忌
第 38 句因包含“还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还珠
第 40 句因包含“劫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劫火
第 55 句因包含“剥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剥啄
第 64 句因包含“瓠犀”,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瓠犀
第 68 句因包含“九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九疑
第 69 句因包含“鼻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鼻祖
第 70 句因包含“秦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秦碑
鼓歌 清 · 赵秀三
 押支韵 出处:秋斋集卷之五
少读韩苏石鼓诗,如见石鼓雄词
今见石鼓如见诗,左揖子瞻退之
东海鲰生操笔,敢与二公攀追
周宣中兴武烈北伐猃狁南徐夷。
秋狝春蒐诘戎政,河渔薮畋覸农时
既攻我车同我马弓矢馺还西于岐。
麀鹿如山庭实鲂鲤在笱穿杨枝
享于明堂宗庙,报多稌黍鸿禧
岳申山甫方召,跄蹡釰佩娴朝仪
臣工勒颂纪盛绩乌云十朵厜㕒
军旅之事象以鼓,刻画不用蒙皮
柱下太公臣曰籀,文惟二雅虬螭
一变苍帝鸟迹,虹绅琼树光陆离
诗寓规讽绝谮谄,意在忠厚阿私
焚书求书简策老石无言卧西陲(秦之焚书。汉之求书。皆竹简韦编。故石鼓不出。以石也。非简策也。)
雷张讵识斗牛气古来枉见英雄张华雷焕得宝釰。自称望气而掘之丰城之釰。使有斗牛之气。陈仓之鼓。独无贯月之虹乎。英雄欺人语。每多如此。)
九鼓移置凤翔学,前有馀庆后有池。
一鼓赝作无忌惮,辨整昭晢传师昌黎博士时。请于祭酒。欲舆之太学不从郑馀庆移置凤翔府。后复散失宋司马池又置府学。而见失一鼓。至有赝作。向传师求得为人杵臼者。复其旧而斥其赝。)
敲火舂粟厄湮塞还珠完璧扶持
纷纷五季乱离际,劫火不敢伤毫釐。
宣和玩古保和殿,大做一错填金丝
金兵见金见字,争金剔字多劘劙宣和中。自凤翔学移入保和殿玩古阁。铸金填其文。靖康末。金人争剔其金字。愈坼裂。)
靖康酷祸昏谬万古亦为斯文悲。
为谁珍重抛掷宣抚诱衷痴不痴(金将有王宣抚者。意其为宝玩。载至燕京。而无所用。故委之泥土中。)
集也元朝儒者毡车载致先师祠。
安置妥贴大厦,韩公本意如斯元虞集十鼓。置太学。设棂护之。自是虽无散佚。而打拓盛行。刓觖益甚。)
下距皇明上距宋,五百年来文在玆。
纸覆墨打闻剥啄乌金拓本邀重赀
时皇崇文好古博士肯许閒人窥。
又有新鼓屹相向,南彭篆学淘瑕疵乾隆时禁其偷拓。又命彭元瑞作新鼓。与旧鼓对峙。)
旧鼓如读行雨卷,云雾蔽亏之而
新鼓如写美人影,瓠犀之齿青蛾眉
定国妄引真可笑,升庵讹伪无难杨慎谓得拓本于其师。盖东坡旧物。而为六百五十七言。遂为十诗朱彝尊辨其讹伪马定国石鼓宇文周时所刻。真可笑也。)
诸家噂沓聚讼,盖自欧九疑生疑石鼓始显于唐。而如法书要录,及书断,及倦游录,及墨客挥犀,及湘素杂记,及东观馀编,及九朝编年备要,及复斋碑录,及古文苑注,及群书考索等书。多不胜纪。而皆云宣王之时史籀之书。又如欧阳永叔金石录。则以为可疑三事。而书则非史籀以后可作也。至若韦应物文王诗而史籀书也。如程董孙毛诸氏以为成王时作也。或以为秦时作。马定国以为宇文周时作也。)
十鼓岩岩鼻祖行,秦碑汉碣罗孙儿
韩公苏公复作摩挲石刻同吁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