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蒹葭倚玉”,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倚玉
第 4 句因包含“松柏,后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后凋松
第 7 句因包含“青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青琐
第 8 句因包含“赤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赤霄
第 11 句因包含“鸾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鸾鹤
第 12 句因包含“历块”,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历块
第 12 句因包含“骅骝”,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骅骝
第 13 句因包含“一麾”,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一麾
第 13 句因包含“玉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玉节
第 14 句因包含“五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马
第 15 句因包含“谢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谢守
第 15 句因包含“谢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谢守
第 17 句因包含“薤水”,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薤水
第 23 句因包含“太白”,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太白
第 26 句因包含“兰桡”,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兰桡
第 27 句因包含“梦雨,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梦雨
第 31 句因包含“文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文度
第 32 句因包含“郑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郑侨
第 39 句因包含“琴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琴堂
第 4 句因包含“松柏,后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后凋松
第 7 句因包含“青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青琐
第 8 句因包含“赤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赤霄
第 11 句因包含“鸾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鸾鹤
第 12 句因包含“历块”,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历块
第 12 句因包含“骅骝”,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骅骝
第 13 句因包含“一麾”,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一麾
第 13 句因包含“玉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玉节
第 14 句因包含“五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马
第 15 句因包含“谢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谢守
第 15 句因包含“谢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谢守
第 17 句因包含“薤水”,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薤水
第 23 句因包含“太白”,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太白
第 26 句因包含“兰桡”,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兰桡
第 27 句因包含“梦雨,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梦雨
第 31 句因包含“文度”,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文度
第 32 句因包含“郑侨”,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郑侨
第 39 句因包含“琴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琴堂
送洪元老(命耇)赴安东(二十䪨○排律) 明 · 李春元
七言排律 押萧韵 出处:九畹先生集卷之三
曾共先公托素交,定心金石自童髫。
蒹葭倚玉羞同调,松柏凌霜觉后凋。
长是别离终岁隔,却无消息九泉遥。
空馀名字留青琐,重见郎君上赤霄。
家事文章当盛代,司存雨露立清朝。
出尘鸾鹤飞能远,历块骅骝步更超。
东岭一麾还玉节,南州五马拥仙轺。
非关谢守情怀胜,实藉潘生奉养饶。
临政但知施薤水,当官唯识罢征徭。
风行蔀屋皆和乐,俗变湖山合动摇。
燕院春光方烂熳,鹤峰晴色正岧峣。
地连太白云常卫,湖涨双青雪尽消。
缅忆风尘驱传马,还从烟浦泛兰桡。
伤心梦雨犹难记,叹息诗魂不可招。
谩把曩怀时耿耿,可堪衰鬓日萧萧。
当年置膝知文度,今日披襟得郑侨。
梦里徒能追宿昔,尊前空自挹高标。
由来世事多惆怅,老去人情苦寂寥。
芳草一年思黯黯,暮云千里恨迢迢。
琴堂何物堪相寄,一朵梅花白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