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閒文字缘,不肯轻然诺。
如此数通帖,必于吾子托。
昨赋易安印,偶感金石拓。
著录前后赵,倡和闺帷乐。
寒山事更谐,子妇相继作。
俶也名家裔,丹青极蘤萼。
承姑授之女,俯仰皆无怍。
字余曰灵均,堂构勤丹雘。
篆学嗣乃父,宾客日酬酢。
小宛天阶馆,千尺雪飞落。
甲乙递校雠,朱铅迹如昨。
江南故家藏,竞献充馆阁。
前春忝䌷秘,创见喜且愕。
作书远报子,张萱撰极博。
五度惠阳莅,空过屠门嚼。
文渊目重编,谁与稽七略⑴。
吾所得粤士,张生(锦芳。)近沈著。
颇知研偏旁,犹未脱糟粕。
汝最雄鸷才,长啸出寥廓。
要知百家言,胥于六经约。
惟古立六书,形声肇浑噩。
训诂复渐乖,转注尤大错。
说文改卷第,系传讹注脚。
纠纷到明人,解说务穿凿。
古则迹在琼,其书渺难索(赵古则《六书本义》。)。
庄渠粤人师,此事须商度(魏庄渠《六书精蕴》。)。
长笺于前人,不肯片长掠。
颇悔子母𠫐,亦叩铉锴钥。
惜也均之篆,閒以臆斟酌。
所以竹垞老,直从伪体削。
即此两印文,已弗八体若。
顾惟究作述,碑录皆囊橐。
时地金石林,江海始一勺。
杨⑵屠⑶暨孙⑷徐(伯臣《金石文》。),岂例丘之貉。
识字与为文,万古水赴壑。
辨体兼溯源,有本斯勿涸。
更须慎支流,蹊径自束缚。
歧途转复多,失足中必却。
每见成名后,信手易挥霍。
偭规改弦张,助长揠苗穫。
竟坐师心误,都由植基薄。
吾党能几人,汝来居南郭。
日求师友益,独携季弟弱。
琳琅灿金䪥,铿鍧听筦钥。
铢黍尺寸分,量度升合龠。
揆之铜燥湿,鉴彼金踊跃。
茫茫人海中,谁作苦口药。
竹箭美有筠,檀园乐谁萚。
前贤之精灵,相发如警铎。
投我英琼瑶,和尔在阴鹤。
⑴ 博罗张孟奇《汇雅》三卷,赵凡夫手校本也。
⑵ 升庵《金石古文》。
⑶ 纬真《金帖考》。
⑷ 雪居《古今碑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