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凡九洞,惟中洞可观,共碑一百四十六条。旁有《大契丹清宁四年殿试进士赵遵仁碑》,略云:石室七。太平七年验名得数,得《正法念经碑》二百一十条,《大涅般经碑》一百二十条,《大华严经碑》二百四十条,《大般若经碑》一千五百六十条。自太平七年至清宁三年,续镌造到《大般若经碑》二百四十条、《大宝积经》三百六十条,总合经碑二千七百三十条。
石经古洞秋云阴,客来看经先洗心。
千回百转行迹断,岩花微笑溪虫吟。
是时洞口日卓午,光照洞石平如砧。
言言广布龙树舌,字字瘦缀鸠罗针。
分行不异垣宿映,垂笔更讶屋雨淋。
后墙闇黑须秉炬,老衲导诵频伽音。
其馀八室亦奇绝,万古扃钥迷窥𥉨。
春烟昼滃昏点画,寒月夜照渝丹黔。
窗棂交网露一二,横眠侧立如聚椮。
薜萝久断山鬼怖,龙象永护波旬钦。
惜昔五千四百卷,总集肇自梁华林。
开皇始别经律论,三部流布真源寻。
南岳弟子改官写,发首勒石缒幽岑。
藏深直比汲冢竹,费大任竭祇园金。
历唐五季函未满,太平续刻辽功深。
千秋法乳流浩荡,大海水异牛蹄涔。
人间古碑日稀少,荆榛到处埋幽琛。
道旁遗爱作镇石,冢中谀语成荒琴。
峄山功德野火燎,岘首勋绩江涛沈。
十鼓何由遇司马,九经每易逢刘鄩。
兹碑年远独完好,一字不剥苔无侵。
高僧作事信永久,虑过蕠漆南山阴。
自惭学书废铅椠,更话作佛抽冠簪。
钞誊打拓两难遂,他时卧看携秋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