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健者”,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健者
第 12 句因包含“窥邻”,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窥邻
第 13 句因包含“唇齿”,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唇齿
第 24 句因包含“带砺,河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带砺河山
第 29 句因包含“石火”,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石火
第 30 句因包含“弹指”,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弹指
第 32 句因包含“玙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玙璠
第 36 句因包含“弦歌”,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弦歌
曲阳安天唐李克用王处存中和五年题名拓本(并序。)丙寅 清 · 万光泰
 押元韵 出处:瓠屋集
曲阳县孙君陛升于县北安天庙掘地得唐中和五年碑一,上云:「河东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李克用以幽镇侵扰中山,领蕃汉步骑五十万众亲来救援,与易定司空同申祈祷翌日,过常山问罪时中和五年二月廿一日克用记,易定节度使检校司空王处存看题。至三月十七日,以幽州就和断,遂却班师。再谒睟容兼申赛谢,便取飞狐却归河东廿一日克用重记。」末云:「天会十二年七月六日尚书都官员外郎、知曲阳县事高君陈摹刊。」按《旧唐书》,中和五年三月丙辰朔丁卯车驾京师己巳,御宣政殿大赦改元是三月之十四日已改光启曲阳京师远,故未知耳。又克用亲援处存,与《通鉴遣将康君立事异,《曝书亭集》谓可补旧史之阙。然克用史无太保之称,处存检校司空大将公庆劲兵三千合诸军贼巢泰山。以功检校司徒事在救中山前,则救中山不宜仍称司空。又《金史·百官志》六部尚书皆有员外郎而无尚书都官员外,县有令判县事而无知县事,皆事之待考者。山阴吴君朴存一纸寄余,且索余诗。为赋七言古风一章,并识其疑于此
恒山北谷野草昏,古碑入土苍烟屯。
长绳百尺曳碑出,邪许动地夫牛喧。
中书门下陇西郡,有唐赐姓朱邪孙。
看题司空亦健者,泰山灭贼王处存
于时西京克复故宫禾黍九庙燔。
镇州小儿十岁受制幽部窥邻籓。
河东河北唇齿号呼求救师出援。
至諴感神神默许兵不血刃车旋辕。
重寻旧题恰匝月光启未改中和元。
飞狐口入大恺乐安行衽席太原
自从乾符唐事去,地维顿绝天纲翻。
收城举义第一带砺要共河山论。
和事天子刑赏上源不悉鸦儿冤。
兴元又出阴地败,英雄末路真难言。
电光石火一瞬息,朔云弹指金源
都官员外好事丰碑兀立玙璠
岂知道左犹燐血,天阴鬼哭声潜吞。
时平父老忘战处,贤侯美政弦歌繁。
读碑人去农社散,老乌啼上荒祠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