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句因包含“主人,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主人翁
第 58 句因包含“黄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黄卷
第 108 句因包含“六合”,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六合
万活堂赋 明末清初 · 张显光
 出处:旅轩先生文集卷之一
尝见中庸费隐章。引鸢飞鱼跃之诗而曰。言其上下察也。程子以为子思吃紧为人活泼泼地。所谓活泼泼者。乃是一本万殊流动充满不容自无。不容自已无空缺无停息是也。然此理之在宇宙间者何物不然何时不然哉。诗人特以一时所见者。上有戾天之鸢。下有渊之鱼。故取鸢鱼言之也。而在上何独鸢。在下何独鱼。又岂但动物血气之类。得是理哉。凡飞凡潜。若动若植。无非此也。又岂但万物类乎。象于天而为三光。形于地而为五岳四渎流行两间而为寒暑昼夜风云䨓雨者。亦无非此也。然则所谓活泼泼者。满天地间皆是也。顾人不能察其理耳。人之所以不能察夫是理者。无他。自梏于形气之小。不能通于理气大故也。不然栖心空寂。拟道虚无者。不知心实天地万物相为流通。而天地万物之理。皆具于吾方寸之中。则其心既自不能为活物。又安知夫盈宇宙者。皆是此理之活哉。吾今僻处山斋。此身虽是块然一物。而其心则实理无所不通。物无所不括。故遂以万活名堂。而为自省之地。苟有以知夫此道之在天地者既如此。则在吾身者亦如此。认在外之活。反在我之活。体在我之活。验在外之活。静而涵动之理。动而行静之用。静不沦于虚无。动不流情欲。则庶乎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可上可下。可行可止。而中庸之道。其在是矣。第不知衰老昏坠者。其果能否。遂为之辞。
最灵吾人,得血气有身,非枯木之无生。
能知觉而为心,岂死灰无情
无往而非天,履无适非地
目无触而非物,手无为而非事。
在在焉皆理,故见见其都活。
益可验于静观,堂用是而揭目。
察夫上下察者,岩何为而常立,涧何为不息
何为高低,壑何为横直
林孰使之荣枯,鸟孰使之飞止。
风何心而往来云何情而灭起。
千岁于岩角,朝生不夕
苟非太极之为极,乌能物物兮各形其形,各色其色。
若乃锦屏四围敷化工之妙蕴。
虩惊䨓于屯云,沛百汇之竞奋
凉飙入牖,已玉宇寥廓
洞天迷茫,见松崖之腾六。
月才盈而必亏,日既南而复北。
夫何一理之宰运,纷万变之迭作。
山中既云幽邃,堂自为阒寂
对案穷年,剩尧夫之观物。
鬼神能事,玩造化奇迹
以言其常兮,历万古而如昨。
以言其变兮,虽一日莫测
自其异者而观之,几巨细类族
自其同者而观之,孰非性夫天则
见得及乎所以然之妙兮,手舞足蹈不觉
主人翁饥吃山蔬,渴饮泉寒。
昼伴黄卷夜听鸣湍
今古于閒中,心乾坤静里
道已通于形外,思亦穷乎物始
参三事业,付一室佔毕
会贯万之道理,为方寸独乐
孰知穷山一茅堂,坐卧可以天地万物
相为流通,恒浩浩洋洋
到此地头,吾堂为天地耶,天地为吾堂耶。
万物为我耶,我为万物耶。
今日太古耶,太古今日耶。
分大小质分彼此
时分前后者,殊之谓兮。
天地天地,吾堂自吾堂。
我自我物自物,今自今古自古也
大小皆此理,彼此皆此理。
前后皆此理者,一之谓兮。
吾堂而天地,吾身而万物
今日太古也,此旅翁之假主乎玆堂。
取万活为其契活,曾不自知贫窭者也。
铭曰:天地大德曰生,生之理流行曰活。
此理一日流行天地不能为天地万物
况得为万物然则立此天地之中。
首此万物之上,盍思有以体会夫此理。
体之伊何,曰敬而已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者。
一敬终始一日不敬心死一日
一刻不敬心死一刻,其心死兮生之理息。
勖哉主人常令此心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