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之辟雍草离,东鲁之泮水波寒。
吕脤已荐于秦宫,大祸肇萌于儒冠。
六经灰烬于守尉,挟书厉禁于缝掖。
诵法孔子,咸阳祸极。
芒砀云起,呈汉家祥。
五星聚井,表斯道光。
睹乾坤马上之乃翁,不能答天意之攸属。
东宫有隙,天假羽翼。
四老凤仪,皇帝于是乎定位。
性本宽仁,气锐出治。
斯服厥命,维新厥德。
念结绳代易,书契乃作。
礼乐教化,典章文物。
二帝三王之治具,著在方策而可法。
秦皇何事,不惮焚烧。
阿房灰冷,天道孔昭。
一二大臣,为朕画策。
孔壁虽毁,遗书或藏于老师之尘匣。
咸阳虽坑,章甫尚存于邹鲁之二国。
盍祛挟书之敝律,阐庠序之风教。
玉音才发于九重,髦士影从而争效。
洋洋焉于于焉,快然若披云雾睹白日。
孰不弹冠而相庆,伸吾道之蠖屈。
嘘吹寒焰,讲劘经学。
田野之间,辇毂之下。
身许稷契之精忠,高谈帝王之风化。
志切经纶,诚恳臣邻。
相与怀瑾握瑜,望汉阙而思黼黻皇猷者,纷不知其几千万人。
祚延文景,暨于武皇。
文教益振,道脉渐长。
洛阳孕贾生之才,广川起董子之儒。
一篇治安,光射典谟。
三策天人,卓越诸子。
遂使民知礼义,士敦廉耻。
三纲立,五尚张。
尊崇孔孟,吾道载扬。
至有触斧钺而僵前,奋忠义而踵后。
树元气于名节,镇汉鼎于永久。
纷纷王董迭叛,而仰于天位。
四百之帝业赫若,吾然后知帝祛挟书之律。
大有功于名教,而尤有光于高祖之创业。
噫天位至重,一人独运。
万机繁夥,纲纪日紊。
治不师古,乱亡必至。
夫子六经,载道之器。
不因是书而观鉴,岂识先王之成宪。
彼孝武六经之表章,光武三雍之建。
以至唐宗有瀛洲之选,宋祖开崇文之馆。
盖有默会于此意,而尤有感于帝之睿算。
且山斗文章,汗澜卓荦。
原道一篇,人纪昭晰。
濂溪道源,上接洙泗。
紫阳学问,研穷义理。
微帝之力,吾道几晦。
余固知帝功之至大,快盯矃于千载。
虽然道原于天,浑沦磅礴。
一元之气,转环不息。
无书何损,有书何益。
明后知之,先正其心。
帝胡独迷,见道未深。
挟书除律,功虽可称。
诚意正心,邈然无能。
笃煦仁于人彘,轻皇考之重寄。
湎曲蘖而戕性,傲宗社之无祀。
桃李惨华于穷律,神器已落于产禄。
傥微平勃之能臣,孰回光于汉日。
较功过于当日,准轻重于一权。
滴梅窗之寒露,寓春秋于陈玄。
吁嗟乎,人文在世,古今无异。
精神命脉,如水在地。
大东尧天,文化日炽。
半璧清澜,重堂复阁。
凡读儒书履儒行者,沐菁莪之长育。
俯视汉惠于今日,又何足议置于牙舌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