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茅舍,疏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茅舍疏篱
第 6 句因包含“曹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曹刘
第 6 句因包含“曹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曹刘
第 6 句因包含“沈谢”,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沈谢
第 14 句因包含“二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二老
第 17 句因包含“商山,皓”,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商山皓
第 6 句因包含“曹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曹刘
第 6 句因包含“曹刘”,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曹刘
第 6 句因包含“沈谢”,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沈谢
第 14 句因包含“二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二老
第 17 句因包含“商山,皓”,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商山皓
念奴娇 其三 余既为傅岩叟两梅赋词,傅君用席上有请云:家有四古梅,今百年矣,未有以品题,乞援香月堂例。欣然许之,且用前遍体制戏赋 南宋 · 辛弃疾
押词韵第八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是谁调护,岁寒枝、都把苍苔封了。
茅舍疏篱江上路,清夜月高山小。
摸索应知,曹刘沈谢,何况霜天晓。
芬芳一世,料君长被花恼。
惆怅立马行人,一枝最爱,竹外横斜好。
我向东邻曾醉里,唤起诗家二老。
拄杖而今,婆娑雪里,又识商山皓。
请君置酒,看渠与我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