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句因包含“高车驷马,志”,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驷马高车
第 15 句因包含“高车,驷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高车驷马
第 30 句因包含“蕙帐空,猿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蕙帐空
第 35、36、37 句因包含“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食一箪
第 40、47 句因包含“扬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扬雄
第 41 句因包含“轩冕”,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轩冕
第 45 句因包含“黄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黄卷
第 46 句因包含“一,颜回,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颜回
第 15 句因包含“高车,驷马”,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高车驷马
第 30 句因包含“蕙帐空,猿鹤”,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蕙帐空
第 35、36、37 句因包含“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食一箪
第 40、47 句因包含“扬雄”,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扬雄
第 41 句因包含“轩冕”,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轩冕
第 45 句因包含“黄卷”,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黄卷
第 46 句因包含“一,颜回,乐”,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颜回
至乐斋赋(并引)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五、《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一
予读欧阳诗,有「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之句,因采其语以名斋,又从而赋之。
予与客坐于书斋之内,客仰而顾,俯而笑,曰:「子知天下之乐乎?散于事物之万端,会于穷达之两途,然皆有穷焉,吾言而子听诸!高车驷马,腰金曳组,前者呵,后者卫,士之得志于当时者之乐也,然有时而厌焉。前日朝廷之士,扁舟去而烟浪深也。枕流嗽石,吟风啸月。采于山,缗于泉,士之无求于世者之乐也,然有时而改焉。前日山林之士,蕙帐空而猿鹤惊也」。予曰:「子之言皆外物之乐也,乐故有穷,乌知天下有所谓无穷之至乐哉!一箪食,一瓢饮,颜回之乐也;宅一区,田一廛,扬雄之乐也。是固无心于轩冕,亦不放志于山林,得乎内而乐乎道也。吾今游心于一斋之内,适意乎黄卷之中,师颜回,友扬雄,游于斯,息于斯,天下之至乐也。又乌得而能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