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4 句因包含“太白”,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太白
第 15 句因包含“振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振衣
第 17 句因包含“煨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煨芋
第 24 句因包含“雪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雪山
第 32 句因包含“华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华颠
第 46 句因包含“五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老
第 46 句因包含“金井”,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金井
第 54 句因包含“莲社”,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莲社
第 57 句因包含“岁寒心,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岁寒心
第 62 句因包含“镜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镜湖
第 15 句因包含“振衣”,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振衣
第 17 句因包含“煨芋”,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煨芋
第 24 句因包含“雪山”,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雪山
第 32 句因包含“华颠”,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华颠
第 46 句因包含“五老”,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五老
第 46 句因包含“金井”,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金井
第 54 句因包含“莲社”,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莲社
第 57 句因包含“岁寒心,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岁寒心
第 62 句因包含“镜湖”,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镜湖
天童赠寄师歌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四
越中名山称四天,乃是天台、天姥、天目兼天童。
天童一十有八峰,中峰太白尤穹窿。
下蟠鳌轴压碧海,上应象纬通苍穹。
昔有一千五百僧,又有二十馀里松。
大厦高檐耸天半,撞钟击鼓闻江东,历晋唐宋称大雄,国初诸老承宗风。
后来法门颇颓废,禅诵响绝青山空。
吾师寄公振衣起。
乃是潇湘好男子。
煨芋一辞南岳云,浮芥两渡东海水。
振兴龙象得战胜,感化蛇虎供驱使。
一千五百之僧复有三百僧,二十馀里之松复有四五里。
莫道沩山水牯牛,雪山狮子差堪比。
与师相别经几年。
岂期相遇吴淞边。
邀我天童看山色,挂帆共泛明州船。
回忆听雨大沩之高楼,泛舟岳麓之晴川。
昔时安乐今忧煎,昔时壮盛今华颠。
先公已归兜率天。
此身恨不沉黄泉。
昨闻笠师亦怛化,往證极乐西方禅。
嗟我与师钝且顽。
饱历患难身犹全。
我血已冷师血热,宜以我冠为师冠。
吾师复忧国水旱,欲以性命牺牲捐。
今朝祈晴果有效,信知感格通幽元(师每闻灾沴,辄祈涛涕泣,愿以身代。连月东南各郡苦雨,师昨念及,即率众祈祷果晴。)。
我有数椽屋,乃在五老峰下金井与玉渊。
师怜我不归,欲往代守山中田。
念师甚可感,劝师且勿然。
师在天童六七载,始得有此僧数百众、有此屋数百间。
况有十万青松十万山,非师管领那得留此一片佛土以容我辈来结莲社高僧缘。
我鬓未成霜,师鬓未成雪。
共保岁寒心,共保岁寒节。
入山两日又将别,世事茫茫那可说。
嗟我生平爱吴越,夜梦飞度镜湖月。
安得与师同游天目天姥与天台,然后再返天童看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