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安仁,二毛”,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二毛
第 3 句因包含“投杼”,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投杼
第 3 句因包含“知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知非
第 4 句因包含“负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负薪
第 4 句因包含“负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负薪
第 5 句因包含“禹,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禹绩
第 7 句因包含“倦游”,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倦游
第 7 句因包含“解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解绂
第 3 句因包含“投杼”,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投杼
第 3 句因包含“知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知非
第 4 句因包含“负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负薪
第 4 句因包含“负薪”,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负薪
第 5 句因包含“禹,绩”,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禹绩
第 7 句因包含“倦游”,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倦游
第 7 句因包含“解绂”,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解绂
潘中丞漕河东归赋二首 其一 明 · 徐中行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天目先生集卷九
衔恩翻喜谢波涛,坐使安仁变二毛。
投杼总知非帝意,负薪谁不念臣劳。
千秋禹绩真难掩,一日吴山转自高。
余亦倦游思解绂,五湖久已属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