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句因包含“龙角”,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龙角
第 29 句因包含“琅玕,披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琅玕披腹
第 34 句因包含“触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触石
第 44 句因包含“鞭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鞭笞
第 53 句因包含“俎豆”,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俎豆
第 55 句因包含“夜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夜台
第 61 句因包含“二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二苏
第 61 句因包含“三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苏
第 72 句因包含“仰止”,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仰止
第 77 句因包含“大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笑
第 84 句因包含“窀穸”,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窀穸
第 85 句因包含“身,东西南北人”,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东西南北人
第 86 句因包含“桑梓”,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桑梓
第 29 句因包含“琅玕,披腹”,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琅玕披腹
第 34 句因包含“触石”,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触石
第 44 句因包含“鞭笞”,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鞭笞
第 53 句因包含“俎豆”,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俎豆
第 55 句因包含“夜台”,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夜台
第 61 句因包含“二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二苏
第 61 句因包含“三苏”,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三苏
第 72 句因包含“仰止”,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仰止
第 77 句因包含“大笑”,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笑
第 84 句因包含“窀穸”,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窀穸
第 85 句因包含“身,东西南北人”,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东西南北人
第 86 句因包含“桑梓”,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桑梓
巢松督学重修郏县二苏祠墓,甚盛举也。为诗以咏叹之 清 · 刘大观
出处:玉磬山房诗集卷十二
文忠文定产西蜀,鳞族若龙角如鹿。
峥嵘翰墨压儒林,直谅声名留国史。
初侍乃翁游辇下,韬晦才华慎践履。
一自庐陵语宛陵,万颈胥延嵚崎士。
觥觥不合时宜处,吹埙吹篪一律耳。
黄州团练挫圭棱,宛邱学舍沉酸鄙。
忧患随身志不夺,卯君相对说禅喜。
藤江风月倍凄凉,离斝一挥又南徙。
两足不能立朝宁,皆以谗舌乱朱紫。
迨至浮云散尽时,恩怨升沉一敝屣。
郏县山名同故乡,灵秀钟于上瑞里。
粉字铭旌江左来,阳羡一航通汝水。
墓志出于子由笔,胪列生平罄原委。
大峨先生何如人?谄以一字则可耻。
间尝披腹呈琅玕,贾茂董醇庶堪比?
先帝恩深用犹薄,相公性怪将焉恃?
一生抵牾不称意,舟行逆流触石齿。
弟为镂石之文章,兄是终身一知己。
骨肉伤心促年寿,舆棺亦复瘗于此。
巩洛山川抱左右,麦浪桃花铺锦绮。
正士自为天所重,鬼车宵遁魍魉死。
当时群小游厉魂,只合鞭笞作奴婢。
南渡以后五百年,长松翠柏化荆棘。
元明士夫尽慵惰,先贤陇隧谁复理?
熙朝风化迈秦汉,旌忠奖义肃纲纪。
顺治三年郏县令,闻是济南张石支。
立碑封树添俎豆,直似当年营造始。
夜台不负殷勤意,青衣遣送诗一纸。
栎园书影池北谈,载之凿凿非妄拟。
迄今又是百年后,草木颓唐屋倾圮。
二苏墓侧三苏祠,不复有人来问矣。
天意渺茫不可测,春风吹到衡文使。
昔有一张今一吴,古心古意双峰峙。
挽回造化敬前哲,润色溪山崇祭祀。
更有中丞与方伯,不惜千金挥匠氏。
万瓦青烟吐云汉,野服峨冠悉仰止。
纷纷瞀儒发迂论,葬者修者均不是。
安土重迁古所云,抛却故山忘考妣。
仰天大笑井底虫,不识经权守方轨。
出使未归殒冢嗣,赢博客骸吴下鬼。
掩坎三号不复顾,礼之变通由义起。
中岳泉林有程氏,新安窀穸无朱子。
身寄东西南北人,埋骨何须定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