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67,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页 明(续上) 谢承举 一首谢铎 1435 - 1510 一首 谢肇浙 1567 - 1624 一首 熊卓 1463 - 1509 一首 徐枋 1622 - 1694 一首 徐棻 一首 徐贯 1429 - 1502 一首 徐弘泽 一首 徐敬德 一首 徐居正 1420 - 1488 七首 徐霖 1462 - 1538 一首 徐庸 一首 徐祯卿 1479 - 1511 一首 许邦才 一首 许相卿 1479 - 1557 一首 许筠 1569 - 1618 一首 许赞 1473 - 1548 一首 薛蕙 1489 - 1541 一首 薛侃 1486 - 1545 二首 薛瑄 1392 - 1464 一首 杨承鲲 一首 杨爵 1493 - 1549 一首 杨士奇 1365 - 1444 二首 | 送君出南郭,江城春正明。 重烟暗花柳,何处滇南程。 送人以言。相厚之道也。顾余穷。而囊无一金。请以止之一言献也。夫天下之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止。天吾知其止于上。地吾知其止于下。山川之流峙。鸟兽之飞伏。吾知其各一其止。而不乱其在吾人。尤不能无其止。而止且非一端。当知各于其所而止之。如父子之止于恩。君臣之止于义。皆所性而物之则也。至于饮食衣服之用。视听言动之施。岂止之无其所也。推以往之。动者之投静。劳者之抵逸。执热则就凉。乘困则打睡。夫动劳之不得不止于静逸。热困之不得不止于凉与睡。是则不待智者而后。知所止也。君子之所贵乎学。以其可以知止也。学而不知止。与无学何异。文艺其亦一学也。当严之课程。尽其力量。必充吾所期之数而其定也。视所攻之艺利钝收功与不。而一切放下。退听于无事。则岂非超然知所谓止者哉。事有纪极。不可漫无始卒之势而引之也。大观子其于攻诗也。少而力。老不辍。其所著雅健着实。薄于风骚。今既脱藁。可谓勤矣。其于仕也。不卑小官。委质听天。白首为郎。终无愠色。可谓恭矣。及知开城教。无日不视学。授其业。勉其成。使后进小子。豹变蠖伸而鼓舞也。可谓劳矣。以余观之。七十康强。不可谓不寿。官居下大夫之后。不可谓不贵。又以能诗闻也。不可谓无成。既寿且贵。又教馀事。垂于不朽。则向所谓充吾所期之数者。似可谓满足矣。过此以往。吾知先生之不能力也。然则栖身于逍遥之地。游神于澹泊之所。不其时乎。易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盖时行而行。则行而止也。时止而止。则止而止也。既坐止止之域。则诗不必苦吟。仕不必驰骛。形亦不必抖擞烦动。而思乌可憧憧往来而不止乎。孔子既衰矣。则不复周梦。知其止止也。邵子之诗曰。不读书来二十年。知其止读也。又曰。闲而不清。是一惑。老而不歇。是二惑。是知闲宜止于清。老宜止于休。闲不清。老不休。非惑而何。吾先生。既已。抵老而投闲。正可坐忠而不走作。把来身心。都止于无思无为之地之时也。所谓无思无为者。异乎瞿昙之寂灭。老聃之虚无。禦寇之潜九观。庄周之御六气。伯阳之服铅汞也。彼虽自以为天下之学。莫尚于吾术。而夷考其所为。则率未免滞止于一隅。岂吾儒大中至正。该体用。一动静。显微无间之道也。凡吾所当止者。在此而不在彼也。然则如何用功。而可止于无思无过之地也。曰持敬观理。其方也。敬者。主一无适之谓也。接一物则止于所接。应一事则止于所应。无间以他也。则心能一。及事过物去。而便收敛。湛然当如明鉴之空也。然而顾吾持敬未熟。则方其主一之时。不为泥止者鲜矣。泥止则亦为累尔。必持敬之久。而能主静以御动。外不泥止。而内无滞止。然后无思无为者。可几也。先生有斋。扁以大观。所谓大观。恐无大于止止也。先生颇有古人之风。其于处世。毁方而瓦合。不为崖异绝俗之行。苟能知所谓止止之所。与其止止之时而止之。则可与卫武而并驱。亦未晚也。若乃长趋阔步。窥跻于李,杜之坛。而觅句之癖犹在。则殆不类于昭氏之鼓琴也哉。如曰。诗可以娱性情。唯在勿丧其志。仕当安于义命。毙而后已云尔。则其亦可也。余方读易。得止字于艮之繇辞。于先生之行。推广其说。以为赆也。 故国三年教,诸生喜玉成。 离怀应不耐,无路请阳城。 一苇纵所之,泛泛随风轻。 乾坤俯仰间,一曲沧浪声。 大抵物之理,鸣皆因不平。 我梦政如是,我诗出于情。 清明又寒食,节序去分明。 白发非春事,临流空复情。 山高黄叶落,潮退白沙明。 何处江南客,夕阳回棹声。 遥岑一点碧,新月半轮明。 隔岸人家近,黄昏笑语声。 小墅列楸枰,铮铮落子声。 多君无敌手,曾点得先名。 浩彩流银汉,寒辉漾玉京。 嫦娥如欲语,转作十分明。 训导师范职也其道自正己始所谓正己而物正者也吾里曾生得扬州府学训导将之官以写梅求题是以致丁宁爱望之意邑学周生閒暇往还可同一观 至性存真操,娟娟冰玉清。 斋居坐相对,永矢岁寒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