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717,分289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宋 李元实 一首李光 1078 - 1159 七首李叔与 一首李吕 1122 - 1198 一首李唐 1049 - 1130 一首李坚 一首李壁 1159 - 1222 二首李处权 ? - 1155 二首李宏 1088 - 1154 一首李定 1027 - 1087 一首李师中 1013 - 1078 三首李庚 一首李廌 1059 - 1109 五首李建中 945 - 1013 二首李弥逊 1089 - 1153 七首 | 赤手批鳞事最难,况渠班底一微官。 澹翁去后能如此,当作三生石上看。 北客多誇阳朔山,今朝了了见层峦。 定知万壑干岩胜,不似山阴道上看。 万里南行岂偶然,黄粱一枕梦邯郸。 初无惠政苏疲俗,父老休迎旧长官。 瘴云消尽日衔山,风动疏帘眼界宽。 试著胡床临水坐,要看金塔涌澄澜。 桥南桥北水漫漫,泂酌依然碧玉寒。 邻里何妨频汲取,莫教摧折小栏干。 行穷海北到琼山,二月犹惊塞外寒。 小雨洒窗风淅沥,拥炉来听雪声乾。 汝到家中暂喜欢,倚门慈母问平安。 举头便见天边月,莫作千山万水看。 舍南舍北竹千竿,镜净无尘碧玉寒。 中有老人清似水,晚来相对倚栏杆。 月照西窗夜未阑,起来和墨研池乾。 急忙欲写梅花赋,敲碎溪冰一片寒。 梅花映雪送征鞍,要伴先生耐岁寒。 收拾好归调鼎用,春来枝上已含酸。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璇璿非复旧宫坛,独向徐碑识二难。 井底丹灵勿轻汲,昔年曾寿两苍官。 北地霜浓九月寒,驼裘破晓上征鞍。 也知骨相非麟凤,惭愧州人向掌看。 谁人此地著危栏,城郭江山表里看。 时节不知春已半,天围稍觉目前宽。 两山相对似香山,滩响浑如八节滩。 安得高风从此去,载醪犹是菊花残。 低阴漠漠水漫漫,杨柳如丝不忍看。 见说山前风更恶,杏花无处避春寒。 青山夭矫虬龙蟠,溪流泻竭滩声乾。 履霜未落秋尚早,夜半已作貂裘寒。 一梦江湖三十年,青山隐隐水漫漫。 当时把酒谁人在,回首重来独倚阑。 半依岩岫倚云端,独立亭亭耐岁寒。 一事颇为清节累,秦时曾作大夫官。 归来不觉山川小,出去岂知天地宽。 大抵无心自无累,亦如君子所居安。 乱峰凝碧□□□,曾有神龙此□□。 □□已兴甘泽去,高岩□葛□云端。 按:以上清谢启昆《粤西金石略》卷三 ⑴ 原注:右刻在龙隐岩,作者姓氏漶灭,惟书衔云提点广西刑狱公事,疑亦师中作,刻于熙宁己酉者,姑附于此。 睡起小楼春又残,半垂云袖傍栏干。 杨花飞过鞦韆索,一阵东风作晓寒。 吟袖衡云满笔端,马蹄霜迹破朝寒。 据鞍何必须横槊,自有新诗似建安。 看罢吴山看越山,一帆千里玩风澜。 令人颇忆羊裘老,为钓桐庐七里滩。 梅雨晴时荔子丹,绛囊青幄共檀栾。 按图读谱尝珍品,大胜关西苜蓿盘。 兴王不患无功业,贼乱常忧在岁寒。 能缓阿瞒移鼎手,长鋋此日愧渔竿。 山凝秀色螺成髻,溪走寒光珠在盘。 更欲呈姿作清巧,暂妆梅柳雪中看。 杉松倒涧雪霜乾,屋壁麝煤风雨寒。 我亦平生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 春风夜急铜龙漏,淡月半斜金井阑。 已觉亚枝花露重,宿莺犹睡怯馀寒。 过尽长淮未见山,倦寻残梦独凭栏。 风烟渐欲回春眼,不似蒋陵江上看。 风帆十日转长山,为送闲身到广寒。 明月峰峦人境外,溪声一夜响前滩。 清于明鉴绿于蓝,水色山容总一般。 游子正怀羁旅恨,聊将目力解眉攒。 江城无地可开颜,学剪星裘闭户看。 手劈方红调儿女,漫将一笑当追欢。 叠叠重重两岸山,钩连秀色上琅玕。 孤亭四壁面烟雨,人与白鸥分暮寒。 爱笋从嗔不出山,看成修影泛微澜。 此君臭味唯风月,底事须除数百竿。 驮经白马几万里,不似黄龙行路难。 出得尘中一经卷,大千沙界掌中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