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1381七絶 11717五律 6716七律 12075五排 408七排 55 527四言 41六言 146古體 1386樂府 126 14 227 17辭賦 3琴操 3 37其他 191 127
共11717,分289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续上)
方惟深 1040 - 1122 一首
方翥 一首
方蒙仲 1214 - 1261 九首
方逢振 一首
方逢辰 1221 - 1291 一首
施枢 二首
明不亏 一首
易士达 二首
晁公武 1102 - 1172 一首
晁公溯 二首
晁补之 1053 - 1110 四首
晁说之 1059 - 1129 五首
晏几道 1030 - 1106 一首
北宋 · 方惟深
七言绝句
剪水飞花着地干,世间颜色比应难。
谢家儿女空才思,只作因风柳絮看(同上书卷一三)
离武林 南宋 · 方翥
七言绝句
大江东接海漫漫,海气江风吹雨寒。
才出国门三十里,便成回首望长安。
无人可共倚雕栏,折得横枝独自看。
梅癖难医君信否,东阳瘦损少陵酸。
其十九
七言绝句
帘围玉馆愁吟尽,锦藉瑶瓶怕摘残。
姑息梅花讵须尔,山家何处有朱栏。
其二十
七言绝句
雨霰潇潇天地宽,相看岛瘦与郊寒。
埋腰立雪心良苦,拥鼻吟风事大难。
其三十七
七言绝句
十分正色白为难,眼底红黄总热瞒。
安得云英挥玉杵,臈馀为合返魂丹。
其五十
七言绝句
痴儿安得妄评弹,刚道空花用处难。
最是香能蠲客醉,更如玉可灭人瘢。
其五十五
七言绝句
乐事赏心谁不有,可人胜士古来难。
樽前莫怪同游少,恐被梅花白眼看。
其七十二
七言绝句
和靖墓荒吟骨冷,孤山新庙尚危栏。
便当纯用梅花祭,一洗蕉黄与荔丹。
其七十七
七言绝句
树边久立任衣单,为爱天香彻骨寒。
脑子斛量犹觉臭,安知人世有沉檀。
其八十三
七言绝句
不慕清官况热官,竹篱纸帐睡差安。
却愁帝敕梅龙去,第一瑶台分外寒。
赠山屋相士 宋 · 方逢振
七言绝句
圆颅方趾具仁端,性体由来只一般。
若见里头腔子黑,相书已作死人看
⑴ 自注:汝持是法以往,十希八九矣。
赠月心 宋末元初 · 方逢辰
七言绝句
苍苔破屋生涯足,淡饭清汤梦寐安。
认得秀才穷快活,何须烦恼做穷官。
① 原为一首,后二首次下《酬山月江与投赠》后,据《江湖小集》卷二四调整
竹篱茅舍本相安,谁与移根入画栏。
尽道重帘妨暖日,疏枝却得护春寒。
晚思 宋 · 施枢
七言绝句
客思悠悠幸自安,亦因吟事可相宽。
小窗过了廉纤雨,细与东风说晚寒。
题画山水扇 宋 · 明不亏
七言绝句
淋漓戏墨堕毫端,雨湿溪山作小寒。
家在严陵滩上住,风烟不是梦中看。
对床风雨话辛酸,客枕凄凉寐不安。
须信在家贫亦乐,征衫赢得带围宽。
题妙智不俗轩 宋 · 易士达
七言绝句
亭亭修竹两三竿,鼓动天风掠鬓寒。
一点红尘飞不到,满窗冰雪自相看(同上书页三二七○)
荆州即事 其二 南宋 · 晁公武
七言绝句
初上蓬笼竹笮船,始知身是剑南官。
沙头沽酒市楼暖,靳步买薪江墅寒
⑴ 《舆地纪胜》卷六五《荆湖北路·江陵府下》
啖荔子戏作 宋 · 晁公溯
七言绝句
已觉香皮腥染乾,渐忧熟颗鸟衔残。
高攀上帝红云朵,笑撮仙人白玉丹。
溪上寻梅 宋 · 晁公溯
七言绝句
冻雨霏霏不湿山,冰溪浅浅欲生澜。
我来问讯无消息,笑倩东风与破寒。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 (1088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绝句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溯龙门鬣未乾。
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亦弹冠。
扬州杂咏七首 其七 (1092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绝句
杨徐僭盗雄图炽,高吕陵夷霸气阑。
犹有昆冈作龙虎,千秋原庙奉衣冠。
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干越上清滩。
秋晴云锦溪中过,玉石瑰奇一万般。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三《江南东路·饶州》作姜夔诗,题作《琵琶洲》。
谪宋徙亳初闻周璠琵琶(1095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绝句
枣园憭慄桧厅寒,醉倚琵琶倒鹖冠。
不似江州白司马,只成怨恨不成欢。
寒食书事 宋 · 晁说之
七言绝句
冷官不易逢寒食,海角风霜剩作寒。
杏粥榆羹浑不见,蓬池春色梦中看。
朝困十催何敢饱,暮虞百罚更生寒。
鸡山小石凤山柳,移植庭前少自宽。
淮海二绝 其一 (1127年) 宋 · 晁说之
七言绝句
卜钱簇簇怯单单,小妇扬州桥上看。
拜鬼求神春更恨,不堪风雨作花寒。
闻钟五更起行(1127年) 宋 · 晁说之
七言绝句
野寺钟声报晓寒,征人方梦到长安。
茫然涂路知难易,两避胡尘一岁残。
白眼波涛争反覆,波心孤棹更谁看。
夫君念此客蓬鬓,不共青松共岁寒。
公仪招观画 北宋 · 晏几道
七言绝句
① 一作梅尧臣诗,题作《依韵和公仪龙图招诸公观舞及画三首 其三》
初约看花花已尽,重亲闲(一作新邀)客客应欢。
真花既不能长艳,画在霜纨更好看(以上宋孙绍远《声画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