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1540七絶 8135五律 9920七律 10604五排 585七排 49 1273四言 121六言 176古體 3482樂府 188 10 180 20辭賦 12琴操 4 39其他 208 285
共8135,分203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续上)
艾丑 一首
艾性夫 七首
白玉蟾 1194 - 1229 十首
毕田 一首
毕仲游 1047 - 1121 一首
边维岳 一首
蔡格 1183 - 1252 二首
蔡京 1047 - 1126 一首
蔡戡 1141 - ? 二首
蔡莱 一首
蔡襄 1012 - 1067 一首
蔡元定 1135 - 1198 一首
蔡肇 ? - 1119 三首
登立鱼山 宋 · 艾丑
七言绝句
杳杳灵岩洞府深,有人岩下振潮音。
龙天耸听生欢喜,留得神鱼立到今
按:《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宋代分册》
⑴ 自注:嘉熙庚子重阳日,富沙艾丑登立鱼山作。
六年不见云巢老,端拟此来消渴心。
花落鸟啼春事阔,不知何处倚阑吟。
山宇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绝句
一方湘竹卧春阴,数卷唐诗醒老心。
俗客不来山宇静,新莺啼入杏花深。
漫兴 其一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绝句
支离矮屋护松阴,半刻清閒直万金。
蟋蟀叫回秋梦薄,一方凉月道人心。
须语眉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绝句
只为长供撚断吟,萧疏早受雪霜侵。
羡君闲冗浑无用,留得童乌尚到今。
张宛丘寄衣曲 其二 宋末元初 · 艾性夫
七言绝句
要识关雎乐不淫,勿疑汉上有题衿。
思无邪是观诗法,一笑先生欠古心(同上书页五六引《孤山晚稿》)
老秦举□媚□金,枉死如公恨最深。
地下红旗应北指,西湖埋骨不埋心。
① 十一首(原作十首,第十一首据明钞本补)
雨馀秋藓几堆锦,日出朝葵千簇金。
对景适然发清啸,野猿惊泣绿杨深。
幽兴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一春病酒废登临,风搅石楠花满林。
山色有无烟聚散,溪光动静鸭浮沉。
早秋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云来云去状秋阴,细雨笼晴夕照沉。
半夜月明千籁静,一声猿叫万山深。
秋园夕眺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木犀倜傥散麸金,松举笙竽竹奏琴。
临水芙蓉自儿女,镜边刺绣晚沉吟。
江亭夜坐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月冷松寒露满襟,天容绀碧鹤声沉。
夜深独把栏干拍,只有长江识此心(清释超乾《圣果寺志》)
九曲杂咏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流水光中飞落叶,白云影里噪幽禽。
人间几度曾孙老,只有青山无古今。
忆西湖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银月窥人夜漏沉,断蒲疏柳忽关心。
西风为报西湖道,留取芙蓉供醉吟。
冬夕酌月 其三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二毛可惜雪霜侵,日有清都绛阙心。
枝冷鹊翻檐外影,庭空鸿堕月边音。
送林古虚归闽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名落江湖二十春,江湖那个是知音。
于今拄杖挑明月,云满千山何处寻。
山居 其一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松竹成林云气深,洞门风冷绿苔阴。
落花飞尽青山在,幽鸟声中野客心。
罗汉绦 宋 · 毕田
七言绝句
五百移栖绝洞深,空留辙迹杳难寻。
绿丝绦带何人施,长到春来挂满林(同上书卷二一引《湘中故事》)
寄成都宇文裘 北宋 · 毕仲游
七言绝句
春深相别已秋深,日戴乌巾绕竹林。
斫得鱼竿长十丈,无由同钓锦江心。
题妙庭观 其一 南宋 · 边维岳
七言绝句
飞桥翼翼傍云岑,田宅荒凉一径深。
想像吹笙凉彻夜,却疑风竹助遗音。
山居 其五 南宋 · 蔡格
七言绝句
大禹圣人惜寸阴,嗟我悠悠老已侵。
七年病蓄三年艾,犹胜龙钟转陆沉。
其七
七言绝句
寤寐前修相感深,一巾衣钵此传心。
叮咛莫问如来界,本体工夫在此寻。
留题保和殿壁(1119年9月) 北宋 · 蔡京
七言绝句
琼瑶错落密成林,桧竹交加午有阴。
恩许尘凡时纵步,不知身在五云深。
鹧鸪 南宋 · 蔡戡
七言绝句
年来随牒走骎骎,险阻谁知客子心。
尽日只忧行不得,爱人犹赖有斯禽。
黄陵庙 其二 南宋 · 蔡戡
七言绝句
苍梧杳霭暮云阴,尚记南巡岁月深。
不但邦人严祀事,至今千古想韶音。
藏云轩 宋 · 蔡莱
七言绝句
山边畏景欲流金,山下浮埃几度深。
水宿岩栖得真乐,可无馀事到商林(以上同上书卷一四)
泉州安静堂 北宋 · 蔡襄
七言绝句
庭松永昼啭春禽,天气初晴又半阴。
惆怅此生多病恼,正看行乐独伤心。
五寸管能窥造化,七弦琴解写人心。
平生不作麒麟梦,且听高山流水音。
题李世南画扇 北宋 · 蔡肇
七言绝句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
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
赠王子飞之高丽 北宋 · 蔡肇
七言绝句
闻君秉笔赋鸡林,海怪山奇人购寻。
莫纪大宛多善马,却令天子便甘心(宋吴炯《五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