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多音字下载词林正韵表
第十七部 [终也] [近也,止也] [比次也] 䭿 㮿 [适也,仅仅也][更多…]
驿 [变易] [卦画也] [划破] [穿也,伤也] [同核] [笑声] [静也] [鸡声。] [古与魄同] [除木]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繁体或异体字:
拼音:lì  韵部:

〈名〉
  • 即“麻栎”。通称“柞树”
    • 栎,栎木也。——《说文》
    • 山有苞栎。——《诗·秦风·晨风》
    • 白于之山,下多栎檀。——《山海经·西山经》
    • 槠栎草斗之实。——·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 一种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叶子可喂柞蚕。另有一种栓皮栎,树皮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是制造软木的主要原料
  • 又如:栎散(栎木一类无用的木料);栎樗(比喻无用之材。作为才质不好的谦词)
  • 栏杆之类
    • 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史记》
  • 古都邑名,春秋时郑国别都 ,在今河南省禹县
〈动〉
  • 刮;敲;搏击
    •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史记·楚元王世家》
    • 栎雌妒异,倏来忽往。——潘岳《射雉赋》
  • 啮咬
    • 以牙栎之,裁断皮出血。——《艺文类聚》引《广志》

拼音:yuè  韵部:

  • 1. 〔~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 2. (
康熙字典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卽狄切,音歷。 (錫韻)
  • 說文》木也。《邢昺》曰似樗之木。《詩·秦風》山有苞櫟。《疏》引《爾雅》云:櫟,其實梂,橡也。《陸璣疏》秦人謂柞櫟爲櫟,其子房生爲梂。河内人謂木蓼爲櫟,椒榝之屬也。其子亦房生,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
  • 又不材之木也。《莊子·人閒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時則訓》十二月,其樹櫟。《高誘註》木不生火,惟櫟爲然。
  •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鄭伯突入于櫟。
  • 又鳥名。《山海經》天帝之山有鳥,黑文而赤翁,名曰櫟。
  • 又與擽通。《詩·周頌》鞉磬柷圉。《疏》圉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以木長尺櫟之。
  • 又《唐韻》以灼切,音鑰。 (藥韻)
  • 櫟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左馮翊。
  • 又《集韻》式灼切,音爍。 (藥韻)
  • 地名。在晉。
  •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藥韻)
  • 詩·秦風》山有苞櫟,隰有六駁。《唐韻》櫟駁通叶,無二音。
  •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 (豪韻)
  • 史記·楚元王世家》㛮詳爲羹盡櫟釜。《漢書》作轑釜。
  • 考證:〔《詩·秦風》山有苞櫟。《註》引爾雅云。〕
  • 謹照原文註改疏。〔陸璣疏河南人謂木蓼爲櫟。秦風苞櫟從其方土之言柞櫟也。〕 謹照原文南改内。秦風以下改爲此秦詩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淮南子·時則訓》官獄其樹櫟。〕
  • 謹照原文文義,官獄爲十二月三字。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櫟木也。秦風隰有苞櫟傳曰。櫟木也。陸機曰。苞櫟、秦人謂柞櫟爲櫟。河內人謂木蓼爲櫟。椒樧之屬。其子房生爲梂。木蓼子亦房生。故說者或曰柞櫟。或曰木蓼。機以爲此秦詩也。宜從其方土之言。柞櫟是也。按陸意謂秦詩當是柞櫟。今觀許櫟梂二篆連屬。正與陸所云木蓼子房生爲梂者合。然則許意謂木蓼也。艸部云。草𣁬、櫟實也。一曰樣𣁬。木部栩下云。𣏗也。其草一曰樣。此則謂草𣁬爲櫟實。正陸所謂秦人謂柞櫟爲櫟。又云。栩今柞櫟也。草下櫟實字非木部之櫟。許意栩𣏗、樣草爲一物。是名柞櫟。亦名櫟。而非柞也。亦非子梂生之櫟也。柞與棫爲類。櫟似椒榝。鄭箋大雅云。柞櫟也。則以柞與柞櫟合爲一耳。從木。樂聲。郎擊切。古音在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