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多音字下载词林正韵表
[行走] [纵横] [征伐] [相从也,合也,兼也] [正月] [酒铛、茶铛] [盛受] [欃枪] [使令] [抢攘,乱貌。] [所以辅弓弩者。] [众也,疾也。]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多音字辨析:
徵 蒸韻,平声 (zhēng):《说文》召也。从微省。𡈼为徵,行于微而文达者,即徵之。
徵 纸韻,上声 (zhǐ):《玉篇》宫徵也。《尔雅·释乐》徵谓之迭。

拼音:zhǐ  韵部:
〈名〉
  •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
    • 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正字通》
  • 又如: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

拼音:zhēng  韵部:
  • 1. “”的繁体字。
  • 2. 召集。如:“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 3. 責問、詢問。如:“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 4. 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 5. 公開尋求、招請。如:“徵婚”、“徵文”、“誠徵女工”。
  • 6. 課取、收取。如:“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 7. 預兆、跡象。如:“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 8.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