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辨析:两 养韻,上声 (liǎng):《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
两 漾韻,去声 (liàng):《诗·召南》百两御之。
两繁体或异体字:兩
拼音:liǎng
韵部:养
兩
〈量〉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 双。用于鞋娄
- 匹(长四丈)
- 通“辆”。车一乘
〈数〉
- 二
- 参天两地而倚数。——
-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
-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 两军人马。——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 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又 两股战战。
- 两鬓苍苍。——唐·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 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
-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苏轼
- 拨弦三两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副〉
-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兩?
〈动〉
- 等同;比并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兩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二十四銖爲一兩。一字衍。禾部曰。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一銖。律曆志曰。衡權本起於黃鍾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爲兩。二十四銖爲兩。按兩者、㒳黃鍾之重。故从㒳也。从一㒳。會意。㒳、逗。平分也。㒳小徐作兩。誤。今正。也字今增。此說从㒳之意。㒳亦聲。良奬切。十部。
㒳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再也。爯部曰。再者、一舉而二也。凡物有二。其字作㒳不作兩。兩者、二十四銖之偁也。今字兩行而㒳廢矣。从冂。覆其上也。从𠓜。入部曰。𠓜、二入也。㒳从此。與此正相印合。而鉉本此作从冖、闕。其誤甚矣。从丨。二字今補。葢爲二入之介也。良奬切。十部。易曰。參天㒳地。說卦傳文。葢孟氏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