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分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七言律诗
永嘉多名山水。清凉山尤奇。有瑰诡绝特之称。余自幼少时。已闻而慕之。每欲往一登其绝顶。顾尘埃蹩躠。久不果能。癸亥春以事至山之傍近地。会天雨水盛。留滞不得还。因念雨馀岫立。又奇之奇也。适来玆山下。盍往观诸。将行有户之者曰之山于花红树绿宜。与枫赤时尤宜。游者以此时。与同志数人联翩。步武上下斯为乐。今春早非其时。且何为独往。应之曰固也。其有说矣。昔明道游秦山则早春也。晦庵登南岳则冬月也。谢康乐之上石门顶也。未闻有一人偕。岂非观山水有术。不必多人之为乐。而红绿之徒娱人耳目故邪。如君言。是为景物役也。遂行至龙穴寺。窥龙穴观鱼峰。欲踰峰顶。僧曰绝险。非办命不能上。乃止。少选促驾行。路过故城。城堞犹存。俗传丽王所筑云。行十馀里。始至山下。仰见诸峰。拔地峭坚。顶天而直上。缘崖有径。窅窱如无有。下骑行。頫视犹悸。历抵莲台寺。劳甚若将据顿地。宿地藏殿。翼日丙午。上御风台。观金塔峰。西望香炉峰。其北莲花峰。饮聪明水。至致远庵。有退翁题名。磨灭不可记。上风穴。僧言旧有崔仙棋局。今不可见。历安中庵至二清凉。适有孤禽叫危石。石欲裂。南望祝融峰。回抵致远庵小憩。并山北稍上。窥金生窟。观瀑布。雨后飞流甚壮。其上擎日峰。是日晓起候日上。北转石径甚巇。又北上抵满月庵。观紫鸾玄鹤诸峰。自是山益高。飞鸟见其背。俛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西历元晓庵。又东南下。历二大乘至文殊庵。稍疲咽唇焦。敲岩冰以餐。西历普贤庵上唤仙台。洞壑尤绝。殆非人境意。恋恋不欲去。过清不可久。欲西南至外山。观丈人峰探金刚窟。会日暮。僧持不可曰外面只是前面。笑而止。还宿莲台。丁未出山。从故城上而归。尝闻自宣城涉洛水。访月澜历丹砂。过孤山日洞。以入是山。方穷奇极幽。恨余今不暇。异日者倘得复来游。游当于是乎始。姑志游历之次第。并叙所得诗若干首存之。时观之以自释焉。
直将轻举御泠然,期在孤鸿灭没边。
落日断霞标玉界,白云流水锁青莲。
洞藏龙穴深无地,岩号鱼峰上插天。
火急去看真面目,棱棱瘦骑不胜鞭。
追陪胜赏趁恢台,晴昼阴浓不起埃。
绕舍江山朝暮态,满庭红白浅深开。
云藏岳麓徵遗躅,风送钟声听郁雷。
见说梅翁曾住此,伤心何日起公来⑴。
⑴ 退陶老先生题云庵寺韵。有江亭昔眺云藏岳。山寺今登岳出云之句。
无端飞雨过重城,羁思依然梦不成。
剩愧身心全欠约,可堪家国两关情。
云收白岳晴光动,春返皇都淑气生。
遥想故园今夜月,小梅花影透帘明。
苍茫烟雨下秦川,彩鹢随风不费牵。
湍驶稍知花改岸,波平更觉水如天。
千重螺髻光摇荡,几处楼台影接连。
汗漫还疑河汉近,直通槎路会群仙。
寥落寒天日欲西,汉阳归客欲还栖。
幽怀准拟开苍雪,愁绪无端入石溪。
交臂虚违三益会,论襟遥寄一封题。
穷山岁晏仍愁疾,梦里那堪路忽迷⑴。
⑴ 天章尝自号苍雪。闻粹彦,国材与天章追到。已后余行。故云三益。
大漠苍苍雁叫哀,关河万里客初回。
千年塞戍黄云积,八月阴山白雪来。
忧已折心无一寸,酒要排闷强三杯。
殊方却喜吾人至,羁抱从今得好开。
我家何在海东滨,漂转殊方会卜邻。
离别安能顾妻子,苍黄独自奉昏晨。
天涯风俗相勤款,世上交情岂故新。
白日元非有私照,几时穷冱见阳春。
长程草草向愁州,消息初闻涕自流。
靺鞨山前饶虐雪,混同江上逗行辀。
昼嗔鹊噪虚传喜,夜占灯花谩解忧。
最是苦寒侵骨处,为怜谁悯尔凋裘。
① 权公时谪吾州。同诸父登台赋诗。远寄大人。
十年云壑日迟迟,閒爱晴窗映翠微。
偶道时来茅拔茹,忽惊霜早叶辞枝。
东临桑海风波恶,北走关山雨雪霏。
底事登台仍作赋,解教羁絷乱乡思。
缀佩琼琚蔼厥声,南州人物数清英。
时来幸际河清会,老去何知泽畔行。
白日未回阴壑照,文星还晦晓天精。
拟招忍赋魂归些,暮雨青枫不尽情。
忆昨苍黄严谴日,两家南北邈分飞。
炎荒几祝江山护,关塞偏惊雪霰霏。
雷雨他年应作解,圭璋此日奄藏辉。
白云千里思亲泪,遥向新阡又一挥。
虞卿无复著春秋,岁晏空山一任愁。
北走那堪血流脚,南还赢得雪盈头。
会看治有弹琴化,猥许狂非绕指柔。
赤子穷年望哺急,遁湖何遽忆眠鸥。
海国天寒短景催,官梅诗兴正悠哉。
江湖地远兼忧乐,松桂林幽绝介媒。
东阁已无行马设,蓬门今为使君开。
习池何日风流好,看取山公酩酊回。
北陆惊看大树萎,塞垣寥落事全非。
玉关无复班超入,剑外翻为严武归。
匣闭蛟龙空吐气,风飘帟幕暗成霏。
宦游三载仍愁疾,执绋伤心未倒衣。
身世飘摇等越流,东西南北几时休。
三年关塞风霜苦,六月炎荒瘴疠忧。
亲老几回煎百虑,汝来犹自减千愁。
悲秋旅馆还分手,疏雨寒烟恨转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