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同甫,号芝村、艮庵、志事斋,谥文简。
共199,分1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五言律诗
喜朝自年未十岁时。已得闻先生之风。而心慕之。常愿一亲色辞。而不可得。至岁戊申秋。先生承召赴都。小子时年未胜冠。乃以先君子之命。走东郊谒焉。呜呼。小子命途奇衅。罪恶贯盈。自戊申。未一期而先君子遽见背。小子零丁孤苦。踽踽无托。纵有意读书向善。顾无明师友以先后之者。每抱遗经。徒切伤叹。今日之委造门下。盖欲得鸿笔。以铭先墓。而亦拟亲炙德美。稳奉良教。庶几有进取之益矣。其欲委身以事先生。永以为依归之地者。此心岂有量也。只念堂有病母。侍傍无人。非惟小子之不忍离病母。病母之所以眷恋小子者。反有加而无替。玆不能留侍丈席。倏尔辞退。此虽情势之使然。亦岂不由于小子俗心之犹存。向善之不诚也耶。虽然。倘蒙先生不以不肖而弃之。赐以一言之教。以为日玩加工之资。则虽小子在家之日。亦何异日承提诲于函丈间也。今当告归。情不自已。敢以短律一首。用伸卑怀。伏惟先生有以谅之也。
巴谷同云谷,华阳似紫阳。
道承沙栗统,节并日星光。
小子闻风久,平生慕义长。
今来亲德美,庶可发愚狂。

有怀尤庵先生 清 · 李喜朝
五言律诗
北窜仍南谪,悠悠岁月深。
棘高天亦小,海近瘴应侵。
夫子诚何罪,皇穹不可谌。
惟馀弓剑恸,白日照丹心。

大化无今古,乾坤有始终。
众山皆一脉,万水自朝宗。
莫道分时异,须知合处同。
至哉惟此妙,默识可心通。

其二
五言律诗
洙泗言仁备,闽伊说敬详。
圣门元一法,教术岂多方。
养气千匀重,知言万古常。
为之皆在我,努力肯彷徨。



余尝读昌黎文。至女拿圹铭。未尝不怜其死而悲其文也。今者文谷相公为其亡女李氏妇之葬。叙述其平生事行。遍求挽语于当世诸名公。以为不朽图。而至又下及于庸陋如余者。盖其志意恳恻。辞语悲惋。有足感动人者。其与昌黎之铭。可谓旷世相符矣。虽然。余于此。窃尝比并而较量焉。则彼此穷通优劣。亦诚有不同者焉。盖彼死时年才十二。父且远谪。而其死也又在于道中。此则年实加四。亦既嫁且久矣。又能扶侍相公于风霜岭海之间。得卒无恙。返于京第。而殁于两尊人之侧。其穷通已相悬矣。抑彼之可称。不过曰惠而已。而犹以昌黎之铭。至今芳名未泯。况今真有过人之姿。超世之德。而相公此文。又发挥阐扬至矣。以文以行。百世可传而将不朽矣。视彼寂寥一字。岂不震耀而光明也耶。余既蒙相公俯属。遂以短律二篇。奉为相绋之词。且书此数语以呈。仰慰相公之心云。
相国生奇女,名门袭训专。
仁心自天得,懿行出人先。
梦月翻成祟,摧兰正可怜。
高堂那忍慰,鹤发泪双涟。

其二
五言律诗
卺合今三载,胡为礼见违。
凄凉病后簟,零落嫁时衣。
晓月丹旌发,春风汉水归。
孤魂何所托,儿葬谩相依。


众挽方舟上,孤牵百丈轻。
身随山影转,心与水光明。
世外浮生老,人间是境清。
逢君成一醉,梦罢白鸥声。

其二
五言律诗
向晚移舟去,随流泛泛轻。
长风吹不断,落日照偏明。
举目春犹在,披襟山更清。
相携仍枕藉,鹅鸭满江声。

世外无人到,尘间有路通。
身同鱼在网,心逐鹤思空。
地迥宜看月,亭高好引风。
平生鲁连志,归梦海天东。

次乐甫韵 清 · 李喜朝
五言律诗
山中正风雪,匹马访高僧。
寂坐黄金佛,孤明白玉灯。
庭前看老柏,壶里挹清冰。
一夜蒲团宿,能令万虑澄。


早以先公命,归依长者门。
身曾谨出处,学欲溯渊源。
玉署声华擅,边城惠泽存。
如何天夺速,不尽大鹏鶱。

一片杨州土,胡然此会频。
生为左相国,葬以士庶人。
百世论应定,重泉恨未伸。
惟馀旧宾客,落日泪沾巾
⑴ 退忧,文谷,壶谷诸葬。皆在杨州。故云。

七言律诗
平生久仰相公贤,一读囊封更凛然。
晚节高名齐白日,炎州迁谪又新年。
江潭久袖经纶手,湖海还为漫浪仙。
千里朗城伤别苦,有时归梦落南天。

直节清名世共知,向来声望冠明时。
从游乐静渊源在,师友尤庵德业推。
晚岁林泉闲契活,晴窗书卷好襟期。
经纶大志还如梦,秪有前修可力追。

穷谷风饕雪正霏,掩门寥落客来稀。
蓼莪诗废怜孤露,诚敬心存叹跃飞。
寒水几曾看素月,考亭无复受深衣。
瑶琴已断嗟何续,谩向山中痛哭归。
按:右次悼先人韵。以自述。盖惟侍生年甚幼騃。当先人在世时。不及有所承学。及此归守先庐。虽有意寻逐当日之绪馀。而顾无由得其万一焉。常切痛慨。不但终天之慕而已。故今敢辄述区区之怀。伏想有以下谅也。

山木犹存雨露馀,却愁萌蘖复斤锄。
闲随川柳谁知我,清对方塘欲问渠。
万事任天还有乐,一心无适自看书。
从来本体元虚静,莫使翻腾似水车。


共199,分1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