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词
帝里识娉婷,不似江南秀。
太液波翻二十秋,花亦惊消瘦。
遥指碧阑干,曾拂香罗袖⑴。
三五疏灯出水来,影堕湖心皱⑵。
⑴ 骥子按:“拂”原作“排”,据《午社词》改。
⑵ 骥子按:“皱”原作“皴”,据《午社词》改。《午社词》作“昔游旧京,夜过三海,残荷数点,摇曳湖中,水殿风来,暗香相袭。平生观荷,以此境为最幽绝”。
玉貌渡江人,翠袖寻诗客。
一舸相携玄武湖,应减芙蕖色。
妾是出淤莲,君是逾淮橘。
閒话南朝恨事多,谶语分分明忆⑴。
⑴ 骥子按:《午社词》作“甲戌夏偕湘君泛舟玄武湖,衣香鬓影,迤逦众香国中,几不知置身何世。湘君作诗有云:‘莫怪南朝轻薄甚,前生恐是个中人。’予窃怪其不祥,讵意竟成谶语”。
越女采莲回,便入吴宫去。
满载芙蕖嫁远人,总被婵娟误。
访旧石湖来,想像淩波处。
白羽褊褼水佩摇,疑是风裳舞⑴。
⑴ 骥子按:《午社词》作“苏州石湖为三吴观荷胜地,越城桥外湖荡荷花最盛,相传即范蠡载西施处”。
疏雨遇西泠⑴,转棹孤山背。
千顷烟波绿满前,得句谁能会。
镜水不生尘,何预兴亡事。
倩影亭亭瘦可怜,相忆湖天外⑵。
⑴ 骥子按:“遇”,《午社词》作“过”。
⑵ 骥子按:《午社词》作“西湖遍处植荷,余六次游杭,每于日夕,一舟容与,往来花叶间,益觉湖山清丽”。
客里生秋思,漫卷诗书,喜载东归棹。
篝火惊心,浮家湖上人老。
阻雁影、衣带关河,付旅梦、江山文藻。
金尊倒。
琼箫按拍⑴,轻尘遮道。
销沈禹迹冠裳,故国神游,记绣鞍侧帽。
弥想南云,奔涛舒展襟抱。
对浊醪、留取黄花⑵,寄锦字、频烦青鸟。
离怀悄⑶。
收拾半囊诗料。
⑴ 骥子按:“琼箫按拍”,《午社词》作“新词送子”。
⑵ 骥子按:“取”,《午社词》作“待”。
⑶ 骥子按:“离怀悄”,《午社词》作“愁多少”。
① 骥子按:此小题有误,“集李词”不可解。《午社词》无“共”字,“李词”作“李公祠”,“观荷”后有“作”字。
彩袖拂汀莲,白羽摇烟,盈盈伫芳思。
凝碧池塘,朱阑环曲榭,密约曾递。
历劫楼台,访巢燕、帘栊深闭。
露盘晞、一霎西风,零乱珠佩。
高会。
斗韵阄题,倩影落尊前,绮恨遥寄。
十载伶俜⑴,对红妆待检,旧盟重理。
屈指来宵,羡牛女、银潢相倚。
问归期⑵,江上鹜霞飞起。
⑴ 骥子按:“十载伶俜”,《午社词》作“别有伤心”。
⑵ 骥子按:“问”,原作“门”,据《午社词》改。
我又南行矣。
枕潮音、旧愁新恨,怎生回避。
海水不枯身已远,脉脉此情难寄。
试眺望、蓬瀛蜃气。
故国神游何处是,正纵横、曼衍鱼龙戏。
人未老,天方醉。
相将料理名山事。
奈饥驱、炎荒托迹,朱门投刺。
岂信文章终覆瓿,只恐华年偷逝。
忍回首、吴头楚尾。
拟把狂澜千万丈⑴,数平生、恩怨分明记。
所思在,斜阳外。
⑴ 骥子按:“把”,有钢笔改作“挽”。
杰阁层楼一夕摧。
鹧鸪飞上宋王台。
何年再看岭头梅。
湓浦琵琶司马泪,辽东城郭令威哀。
江南花落我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