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当代钟锦(共 175 首) 七绝 175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钟锦,陕西西安人,1973年出生,2001年于西北政法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复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长阿含经漫笔·序
壬辰之岁,钟氏子锦从予皈依,愿言学法。钟子嗜欲殊浅,惟好读书,家中聚至数万卷,怡然其中,不慕世间荣利。又复土木形骸,不自修饰,每为人所轻。予主普陀讲寺,钟子时来讲授,兼叩予问法。一日至斋堂,有居士疑其为二十年前之王播也,殷殷嘱劝。闻者咸笑,而钟子自若。予因知其自有天机在,顾俗子莫识也。 钟子居予寺,讲授之馀,多与刻经校雠之役。虽颇勤苦,而其乐自在,常欣欣然有喜色。间来予室问法,论议之际,移晷不觉。予因知钟子所学甚博,而尤耽思辨之学,不废吟咏之事。假之数年,于佛学必有所造。 今年钟子复来,袖稿一卷,曰:“此余癸巳、甲午间读《长阿含经》之漫笔也,请师序之。”予展其卷,凡百馀篇,每篇皆以七言绝为宗,刺取经文注其故实,更用四六短章释其玄理。谓之曰:“子之所作,为体固佳,奈绮语何?”钟子正色曰:“否。此非诗,四句之偈也。取其易为撮观记诵,非为骀荡性情也。”予笑曰:“向言戏之耳。虽然,子以学参佛法,不若以信参佛法。”钟子唯唯而退。 予亦还内室,挑灯读此卷。予求法僧伽罗境,专攻《阿含》,亦尝研读巴利文之《长部》,故于《长阿含经》颇有所会。然钟子之漫笔,旁求泰西之学,博征吾国之史,可谓别具一副手眼。嘉其好学,恕其修浅,为之梓行传世,且弁以序云。 甲午冬日沙门会閒序。
共175,分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七言绝句
大本经 其一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痴增寿减众无多,说法如来鬓已皤。
慧命不甘成断绝,转为七佛救娑婆。
注:《长阿含经·大本经》:“复作是念:‘生死何从?何缘而有?’即以智慧观察所由,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缘;有从取起,取是有缘;取从爱起,爱是取缘;爱从受起,受是爱缘;受从触起,触是受缘;触从六入起,六入是触缘;六入从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缘;名色从识起,识是名色缘;识从行起,行是识缘;行从痴起,痴是行缘。是为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此苦盛阴,缘生而有,是为苦集。” 《长阿含经·大本经》:“毗婆尸佛时,人寿八万岁。尸弃佛时,人寿七万岁。毗舍婆佛时,人寿六万岁。拘楼孙佛时,人寿四万岁。拘那含佛时,人寿三万岁。迦叶佛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 《长阿含经·大本经》:“毗婆尸如来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有十万人,三会弟子有八万人。尸弃如来亦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万人,二会弟子有八万人,三会弟子有七万人。毗舍婆如来二会说法,初会弟子有七万人,次会弟子有六万人。拘楼孙如来一会说法,弟子四万人。拘那含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三万人。迦叶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二万人。我今一会说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
释:本经七佛,岂云汗漫?世间五浊,是曰沉沦。混沌渐开,丧天真而罔顾;思营益启,任机巧以盲行。去圣日远,入恶弥深。虽如来等之无上,亦夫子知其不可!正觉不證,不从座起;众生不渡,不由世出。虽七返又何辞,纵万劫犹不已。

其二
七言绝句
是转天轮转法轮,世尊人主岂殊伦?
一从德位失相配,乃有无边求福人。
注:《长阿含经·大本经》:“在家当为转轮圣王;若其出家,当成正觉,十号具足。” 《长阿含经·大本经》:“真金千辐具,周匝金辋持,转能飞遍行,故名为天轮。” 《长阿含经·大本经》:“王有如是子,二足人中尊,处世转法轮,道成无懈怠。”
释:何诸佛皆为王子,岂人师不出寒门?中具深思,世多浅察。过去劫中,践其位者存其德;今来世上,握天轮者失法轮。世尊人主,本不应殊;圣德俗福,遂歧为二。世为贪痴,俗萦愈重;人因嗔慢,圣觉转轻。故示以二足俱尊,灭其矫躁之心;十号独备,拔尔沉沦之性。

其三
七言绝句
役诸物与及民胞,所以让王由与巢。
悟到难除老病死,家身须发一时抛。
注:《长阿含经·大本经》:“我即于此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欲调伏心意,舍离尘垢,清净自居,以求道术。”
释:物本吾与,使之为用;民是同胞,役之作徒。名云技艺,谓曰圣贤。其实不离贪欲,自应见弃巢由。及吾无欲,岂见死生;待我无身,何关老病?所以方严驾御,已灭世情;才见沙门,即除须发。

其四
七言绝句
见知如实本无偏,一念痴生十二缘。
从此彭殇齐不得,兰亭禊帖漫流传。
注:《长阿含经·大本经》:“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实见已,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穷达犹轻,死生实大。故可以畅觞咏而废管弦,不能齐彭殇而一生死。不知一切本来平等,三千法尔自然。但为无明乍起,行识炽兴,因缘流转,苦集纠缠耳。

其五
七言绝句
昏篝暗圄锢囚徒,见惯昭昭白日无?
我有甚深微妙法,默然不欲语凡愚。
注:《长阿含经·大本经》:“我今已得此无上法,甚深微妙,难解难见,息灭、清净,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也。”又:“此法微妙,与世相反,众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梵王!我观如此,是以默然不欲说法。”
释:柏拉图喻囚徒之蔽固,毗婆尸见众生之染欲。东海西海,圣人理同;识心智心,愚夫道反。不可与言而言之,实惧失言;不可能为而为之,是谓敢为。

游行经 其一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七法能持国不亡,欲行私利又相妨。
便将迂远嘲夫子,却为淫骄吊始皇。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阿难在世尊后执扇扇佛,佛告阿难:‘汝闻跋祇国人数相集会,讲议正事不?’答曰:‘闻之。’佛告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祇国人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不?’答曰:‘闻之。’‘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祇国人奉法晓忌,不违礼度不?’答曰:‘闻之。’‘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祇国人孝事父母,敬顺师长不?’答曰:‘闻之。’‘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上,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祇国人恭于宗庙,致敬鬼神不?’答曰:‘闻之。’‘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上,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祇国人闺门真正洁净无秽,至于戏笑,言不及邪不?’答曰:‘闻之。’‘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祇国人宗事沙门,敬持戒者,瞻视护养,未尝懈惓不?’答曰:‘闻之。’‘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时,大臣禹舍白佛言:‘彼国人民,若行一法,犹不可图,况复具七?’”
释:跋祇七法,行之实易;摩竭一贪,障此为难。为国者嫌其妨己,藉口迂远;为道者持以为公,正言仁义。

其二
七言绝句
盗蹠横行回屡空,便疑天道总非公。
先将持戒为功德,因果方期不昧中。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释:盗蹠颜回,所遭果异;愚夫凡子,便昧因同。不知先有诸己,确然已责之天。己所不求,谁之敢怨?劝以持戒为功德,不假外求;慎因果如指视,常存内省。

其三
七言绝句
车马喧阗服色奇,岂因容饰具威仪!
精勤自摄吾心住,行止云何不得宜?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世尊遥见五百隶车,车马数万,填道而来,告诸比丘:‘汝等欲知忉利诸天游戏园观,威仪容饰,与此无异。汝等比丘!当自摄心,具诸威仪。云何比丘自摄其心?于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外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内外身观,精勤不懈,舍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云何比丘具诸威仪?于是比丘可行知行,可止知止,左右顾视,屈伸俯仰,摄持衣钵,食饮汤药,不失宜则,善设方便,除去荫盖,行住坐卧,觉寤语默,摄心不乱,是谓比丘具诸威仪。’”
释:世间置威仪于服色,于焉贵贱不齐;比丘摄正心于行止,得此圣俗立判。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区区富贵,扰扰浮云。箪瓢之乐,弥增颜子声闻;衣钵之粗,不减世尊仪度。

其四
七言绝句
所习原无坏本根,孰为淫女孰贤媛?
一时哀悯随宜住,毗舍离城最胜园。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到毗舍离,坐一树下。有一淫女,名庵婆婆梨。”又:“女手执金瓶,行澡水毕,前白佛言:‘此毗舍离城所有园观,我园最胜,今以此园贡上如来,哀悯我故,愿垂纳受。’……佛悯彼故,即为受之。”又:“尔时,世尊知彼女意柔软和悦,荫盖微薄,易可开化,如诸佛法,即为彼女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时,彼女从佛受五戒已,舍本所习,秽垢消除,即从座起,礼佛而去。”
释:佛说梨女,阿难不言;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岂阿难贤于子路?抑我佛幸乎夫子?虽曰和光同尘,岂宜纳履整冠。所以知其易化,已为智不可及;除其所习,尤是勇无可匹。

其五
七言绝句
阿难何事堕迷茫?虚负叮咛语已长。
此劫岂应无感慨,尔时只道是寻常。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如来坐已,阿难敷一小座于佛前坐。佛告阿难:‘诸有修四神足,多修习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馀。阿难!佛四神足已多修行,专念不忘,在意所欲,如来可止一劫有馀,为世除冥,多所饶益,天人获安。’尔时,阿难默然不对,如是再三,又亦默然。是时阿难为魔所蔽,曚曚不悟,佛三现相而不知请。”
释:师方示疾,重付叮咛之语;弟竟失时,轻随曚聩之情。劫内因缘,岂云易遘;世间遭际,实谓难知。圣徒犹是,我辈何如?

其六
七言绝句
固知生死起无明,何忍如来灭度成?
莫谓鼓盆为大道,诸行空尽有钟情。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诸比丘闻此语已,皆悉愕然,殒绝迷荒,自投于地,举声大呼曰:‘一何驶哉!佛取灭度。一何痛哉!世间眼灭。我等于此,已为长衰。’或有比丘悲泣躄踊,宛转嗥咷,不能自胜,犹如斩蛇,宛转回遑,莫知所奉。佛告诸比丘曰:‘汝等且止,勿怀忧悲。天地人物,无生不终,欲使有为不变易者,无有是处。我亦先说恩爱无常,合会有离,身非己有,命不久存。’”
释:世尊住世,慈悯众生;比丘临丧,哀痛人师。此固人身之难得,岂云大道之未知?盖死生老病,是恋著之缚缠;苦集灭道,非忘情之太上。若以鼓盆为旷达,乃等道行如禽兽。

其七
七言绝句
行年八十敢安居,背上时时痛不除。
三月慈心谁解得,一生慧命又何如?
注:行年八十二句:《长阿含经·游行经》:“吾已老矣,年且八十。”又:“吾患背痛。”又:“尔时,世尊于庵婆罗村,随宜住已。佛告阿难:‘汝等皆严!当诣瞻婆村、揵茶村、婆梨婆村及诣负弥城。’” 三月:《长阿含经·游行经》:“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般泥洹。”
释:行年八十,终寿三月,益自精勤,不忧疾苦。救世慈心,能解之人渐少;非凡慧命,曾传之法犹存。不以世移俗易,便为道叛经离。瞻之在前,责焉在后。

其八
七言绝句
拘尸城外老瞿昙,时暑身疲久不堪。
梵志若知真供养,受行佛法一和南。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有一梵志从拘尸城趣波婆城,中路遥见世尊颜貌端正,诸根寂定,见已欢喜,善心自生,前至佛所,问讯讫,一面住,而白佛言:‘我所居村去此不远,唯愿瞿昙于彼止宿,清旦食已,然后趣城。’佛告梵志:‘且止!且止!汝今便为供养我已。’时,梵志慇勤三请,佛答如初。……阿难答曰:‘时既暑热,彼村远迥,世尊疲极,不足劳娆。’”又:“佛语阿难:‘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
释:虽能以七宝为供养,何若秉一法而受行?况又劳我佛身,娆其僧众。是以适时而止,彼报已存;进德无休,其功犹大。

其九
七言绝句
本生今世漫相关,走向末罗双树间。
六返轮王磨灭尽,已知足后不须还。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世尊入拘尸城,向本生处末罗双树间。……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叉手而白佛言:‘莫于此鄙陋小城荒毁之土取灭度也。所以者何?更有大国——瞻婆大国、毗舍离国、王舍城、婆祇国、舍卫国、迦维罗卫国、波罗柰国,其土人民众多,信乐佛法,佛灭度已,必能恭敬供养舍利。’佛言:‘止!止!勿造斯观,无谓此土以为鄙陋。所以者何?昔者,此国有王名大善见,此城时名拘舍婆提,大王之都城,长四百八十里,广二百八十里。”又:“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著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阿难!我自忆念,曾于此处六返,作转轮圣王,终措骨于此。今我成无上正觉,复舍性命,措身于此,自今已后,生死永绝,无有方土,措吾身处,此最后边,更不受有。’”
释:轮王六返,拘舍之庄严可想;尊者一言,拘尸之荒毁可知。所谓有为世法,终归磨灭;无上正觉,永绝死生。宣寓言以破执,莫见指而忘月。

其十
七言绝句
正觉偏由放逸昏,便图万物可常存。
四禅再起心全定,直入泥洹灭想门。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是故,比丘!无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一切万物无常存者,此是如来末后所说。’于是,世尊即入初禅定,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四禅起,入空处定;从空处定起,入识处定;从识处定起,入不用定;从不用定起,入有想无想定;从有想无想定起,入灭想定。是时,阿难问阿那律:‘世尊已般涅槃耶?’阿那律言:‘未也,阿难!世尊今者在灭想定。我昔亲从佛闻,从四禅起,乃般涅槃。’于时,世尊从灭想定起,入有想无想定;从有想无想定起,入不用定;从不用定起,入识处定;从识处定起,入空处定;从空处定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二禅;从二禅起,入第一禅;从第一禅起,入第二禅;从二禅起,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禅;从四禅起,佛般涅槃。”
释:惟无欲乃知常,方有逸即失正。稍存想用,即有贪痴。所以临终演说,必戒放逸;欲往涅槃,须从禅定。慧由定起,定自戒生。

其十一
七言绝句
曾经炽焰不成灰,七国遥分舍利来。
还以遗形成广益,任他分取遍尘埃。
注:《长阿含经·游行经》:“香姓婆罗门晓众人曰:‘诸贤!长夜受佛教诫,口诵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常念欲安,宁可诤佛舍利共相残害?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但当分取。’”又:“波婆国人、遮罗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维罗卫国、毗舍离国、摩竭国阿阇世王等,得舍利分已,各归其国,起塔供养。”
释:嗟我法身,本来不朽;维彼蛮国,自尔为仇。来争舍利,竞严兵革,都忘法言,谁服仁化?如来以遗形为广益,香姓为诸国而分取。未知仁者之心,可息君王之欲?

典尊经 其一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欲不离时臭秽并,欲惟断后梵天生。
忍言此世当须舍?嗔恚贪痴总未平。
注:《长阿含经·典尊经》:“时,梵童子以偈报曰:‘欺妄怀嫉妒,习慢增上慢,贪欲瞋恚痴,自恣藏于心。此世间臭秽,今说令汝知,此开世间门,堕恶不生天。’时,大典尊闻此偈已,复自念言:‘梵童子所说臭秽之义我今已解,但在家者无由得除,今我宁可舍世出家,剃除须发,法服修道耶!’”
释:人欲岂可以灭?无欲斯无此世。梵天何得而存?有天乃有其公。二者非矛与盾,众生有贪共痴。遂使胞与不惟嗔恚,世间尽有妄欺。对治须偏,矫枉必过。所以舍世出家,示之贪欲非常;剃须除发,恐以臭秽是染。

其二
七言绝句
士、君、梵志已云屯,四十夫人从典尊。
尽有荣华誇俗世,何如道化见真源?
注:《长阿含经·典尊经》:“时,七国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及四十夫人,如是展转,有八万四千人同时出家,从大典尊。时,大典尊与诸大众游行诸国,广弘道化,多所饶益。”
释:典尊势力,岂不移人?俗世荣华,终难系我。虽身之于欲,不当论以有无;而义之于利,仍可辨为先后。

阇尼沙经 其一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梵音正直亦清和,如尔繁弦急管何?
只为人心平不得,雅声乱尽郑声多。
注:《长阿含经·阇尼沙经》:“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释:声音之道,通于天性;雅郑之分,实在人心。惟失其平,五音令耳为聋;方存其正,一发循周俱遍。

其二
七言绝句
四念处观除世贪,四神足习复何耽?
具成七定开三径,忉利天中正法参。
注:《长阿含经·阇尼沙经》:“如来、至真善能分别说四念处。何谓为四?一者内身观,精勤不懈,专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观,精勤不懈,专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精勤不懈,专念不忘,除世贪忧。内身观已,生他身智;内观受已,生他受智;内观意已,生他意智;内观法已,生他法智。是为如来善能分别说四念处。……如来善能分别说七定具。何等为七?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是为如来善能分别说七定具。……如来善能分别说四神足,何等谓四?一者欲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二者精进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三者意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四者思惟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是为如来善能分别说四神足。”又:“如来。至真自以己力开三径路,自致正觉。何谓为三?或有众生亲近贪欲,习不善行,彼人于后近善知识,得闻法言,法法成就,于是离欲舍不善行,得欢喜心,恬然快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饭,食已充足,复求胜者。行者如是,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是为如来自以己力开初径路,成最正觉。又有众生多于瞋恚,不舍身、口、意恶业,其人于后遇善知识,得闻法言,法法成就,离身恶行、口、意恶行,生欢喜心,恬然快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饭,食已充足,复求胜者。行者如是,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是为如来开第二径路。又有众生愚冥无智,不识善恶,不能如实知苦、习、尽、道,其人于后遇善知识,得闻法言,法法成就,识善不善,能如实知苦、习、尽、道,舍不善行,生欢喜心,恬然快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饭,食已充足,复求胜者。行者如是,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复生大喜,是为如来开第三径路。”又:“时,梵童子于忉利天上说此正法,毗沙门天王复为眷属说此正法,阇尼沙神复于佛前说是正法,世尊复为阿难说此正法,阿难复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是正法。”
释:忉利天上,正法流传;阇尼沙经,亲身演说。四念处专,四神足定,七定具成,三径路开。深知圣道四谛,同證如来三印。


共175,分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