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共114,分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浙江平湖人。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受业于刘毓盘、王瀣、吴梅诸词曲名宿。曾任浙江师院、杭州大学教授。有《话本小说概论》、《弹词宝卷书目》、《宛春杂著》、《霜红簃词》等。人物简介
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平湖人。父胡廷枋,字少槎,秀才,热心于地方教育事业。胡士莹幼承家学,十分用功。4岁时因患麻疹,致两耳重听;从此便养成沉静的性格。6岁时,由父教识字,10岁进小学前,已能熟读《古文观止》,并能背诵《四书》如流。……32年,应聘为光华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迁居杭州,任之江大学文学院教授。解放后,先后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1961年应聘兼任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后属杭大)研究员,担任研究生导师。其间曾参与《辞海》编纂工作。晚年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史教学和小说、戏曲、通俗文学的整理研究。……于1979年3月8日去世。他还著有《弹词宝卷书目》、《变文考略》、《词话考释》、《弹词简论》、《漫说鼓词》等。参见本志《著作目录》篇。霜红词·序
胡子宛春,予故交也。往在江南肄业时,同辈相昵者五六人,以游以嬉,过从无虚夕。暇辄各出诗词古文相劘切,皆年少气锐,寻瑕抵巇,务相胜以为乐。独宛春沉默寡言笑,漠焉不见其喜愠,众心仪之。其后各散去。昨以书来,并示所著霜红词。予于词未甚究心,然读宛春词如见宛春,脆而不腻,涩而愈腴。虽未知于古人奚若,盖亦浸淫于片玉、梦窗两家为最深。浙中自竹垞、樊榭、忆云,以逮近世彊村,皆卓然自树风格,无让宋贤。以宛春之词之工,穷日夜为之,其终能侪于作者无疑。惟自东南有烽火之警,音问恒不时至。予去秋来江南,俯仰昔日弦诵之所,五六人者皆不在,今手是集,益令予思宛春于湖山烟雨间而不能置也。 戊辰孟冬南通万焕镳霜红词续编·序
自半塘王先生创填词以重拙大之旨,彊村朱先生暨吾师蕙风况先生扬风扇烈,益进而求守律之精密。承学之士,莫能轶其范围,于是乎有“桂派词”之目。声音之道,浸以昌矣。三先生皆性情中人,荐经离乱,出于万不得已,而托之于声音文藻,以抒其悒郁之情。其所触发者弥深,则其感人也亦弥切。学之不至,乃邻为专辄,为肤廓,为僻涩,而入于破碎;为虚骄,而失其诚伪,如籧篨戚施之不克自振拔也。何则,境界之不同,性情之互异,感有深浅,义有短长,强纳而同之,自外以铄之,不自安其分,无当也。昔锡鬯皋文立浙西常州两宗,所以切时弊者至矣。末流之失,则有饾饤敷衍之讥,窃为三先生忧也。夫法当守而不可拘泥也,途可循而碧别启奥窔也。自放于准则之外,及遂其继述之善,并世诸贤,类得斯旨。矧乎近卅年来,天地闭塞,过于三先生所历者,且十百之。逝声音之道不绝,其亦有以发皇而张大之者乎。胡君宛春尝裒其三十岁以前之作,为霜红词,盖确乎能自树立者矣。日月易得,君今已逾四十,且奔走劳悴为衣食计,无复少年意气之盛,而不废述造。然则以今之呻吟呼謈之声,将易曩者婉和韶令之韵,可断言也。彼昔之所成就,天也,今则进矣,亦天也。受性于天,莫知其然而然也,君亦审之熟矣。以昔之去而不可复,则知后者之必有异乎是也。君今复编续所填词,甚相得也,乃督为弁言,则自疚曾奉手于贤豪长者之门,乃濩落无所成,复肆其瞽说以自炫鬻,君得毋讶其妄且诞邪。 乙酉十二月潮阳陈运彰
五言律诗
一讣弥天痛,群伦失大师。
淋漓史迁笔,谲谏杜陵诗。
顾我周旋久,多公奖掖私。
平生知己感,缄泪九泉知。
公昔告归日,家园奉手初。
时趋马融帐,每造子云庐。
玄想从风发,清言涤雪如。
谁知廿年事,一梦等华胥。
从此人天隔,须眉想像中。
青山友麋鹿,白首注鱼虫。
齿德冯蒿叟,文章海日翁。
摩挲耆旧传,遭际得毋同。
海上羁栖久,虾夷入国门。
吾宗诗再续,汐社梦重温。
邃学希前哲,楹书裕后昆。
风流如可接,老辈典型存。
七言律诗
历尽艰屯汝病归,车尘滚滚扑戎衣。
儿犹昔去音容是,我已新来鬓发非。
千里扶持寒共暖,八年悬念瘦耶肥。
慈亲舐读情尤切,知否年年减带围。
遗文重读半模糊,我亦高阳旧酒徒。
风雪一篷成故实,江湖卌载老今吾。
即寻旧梦愁难拾,纵返韶颜愿总虚。
自念馀生复伤逝,已无多泪洒黄垆。
余于二十三岁(一九二三年癸亥)在南京读书时,曾集李商隐《无题》二十首。余晚年所作诗词约二三百首,七八年来散失殆尽,而此稿独存,亦异事也。
芳草如茵忆吐时,收将凤纸写相思。
花须柳眼各无赖,雨落月明俱不知。
冰簟且眠金缕枕,灵风正满碧桃枝。
蓬山此去无多路,恐是仙家好别离。
春阴只欲傍高楼,楼上黄昏望欲休。
蜡照半笼金翡翠,绣檀回枕玉雕锼。
宓妃腰细才胜露,王粲春来更远游。
目断故园人不至,花明柳暗绕天愁。
凤城寒尽怕春宵,莫损愁眉与细腰。
湘泪浅深滋竹色,碧潭珍重驻兰桡。
几时心绪浑无事,惟有衣香染未消。
守到清秋还寂寞,王孙归路一何遥。
隔得卢家白玉堂,古来才命两相妨。
庄生晓梦迷蝴蝶,侍女吹笙弄凤凰。
阆苑有书多附鹤,小姑居处本无郎。
深知身在情长在,但惜流尘暗烛房。
昔年相望抵天涯,枉破阳城十万家。
犹自金鞍对芳草,更持红烛赏残花。
相逢一笑怜疏放,少得团圆足怨嗟。
检与神方教驻景,不教容易损年华。
石楠花发旧琴台,一寸相思一寸灰。
海阔天翻迷处所,廊深阁迥此徘徊。
玉珰缄劄何由达,固漆投胶不可开。
惟有梦中相近分,年华犹共水相催。
画楼西畔桂堂东,来是空言去绝踪。
云路招邀回彩凤,玉壶传点咽铜龙。
轻衫薄袖当君意,乞脑剜身结愿重。
玉骨瘦来无一把,丹炉犹用紫泥封。
不教肠断忆同群,两两鸳鸯护水纹。
愿得勾芒索青女,欲书花片寄朝云。
西园碧树今谁主,世路干戈惜暂分。
直道相思了无益,褰帷旧貌似元君。
可惜秋眸一脔光,未妨惆怅是清狂。
遥知小阁还斜照,不信年华有断肠。
永忆江湖归白发,本来银汉是红墙。
清声不远行人去,此去瑶池地共长。
君问归期未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枉教紫凤无栖处,便是孤鸾罢舞时。
斑竹岭边无限泪,相思树上合欢枝。
如何一梦高唐雨,罗荐春香暖不知。
月中霜里斗婵娟,只是当时已惘然。
瑶瑟愔愔藏楚弄,云孙帖帖卧秋烟。
定知何逊缘联句,莫见洪崖又拍肩。
一口红霞夜深嚼,微香冉冉泪涓涓。
怅望银河吹玉笙,相思迢递隔重城。
越罗冷薄金泥重,清月依微香露轻。
乌鹊失栖常不定,神仙有分岂关情。
青袍白简风流极,任昉当年有美名。
一生长对水晶盘,夜薄临醒玉艳寒。
何处哀筝随急管,岂知孤凤接离鸾。
桂宫留影光难取,蜡炬成灰泪始乾。
终日相思却相怨,南风无处附平安。
全家罗袜起秋尘,忍为黄金不为人。
愿得天牢锁冤魄,枉缘书札损文鳞。
江鱼朔雁长相忆,剑栈风樯各苦辛。
曾是寂寥金烬暗,云屏不动掩孤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