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台诗
共2098,分10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人。清光绪八年(1872)举人,累上春官不售,以诗古文辞为职志。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抚台,邀之入幕。举凡修筑铁路、设置电信、开山抚番等事无巨细悉咨询之。光绪十七年(1891),旅居上海;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张之洞幕。后任官报局总编、学部主事。清亡后,以诗文自娱。在台年馀,成诗文百馀篇,名曰《旅台诗钞》,今未得见。著有《石遗室诗文集》、《石遗室诗话》三十二卷等。编有《金诗记事》、《元诗记事》等。 以下所录,以1999年钱仲联编《石遗室诗集》与台湾相关者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荟》进行编校。钱仲联编《石遗室诗集》共收陈衍诗作十二卷,补遗一卷,合十三卷。诗作均选自家刻本,首印为武昌乙巳刻本,系《石遗室诗集》前三卷,收有1877至1905年间的作品;1914年又刻印1906年后九年之诗作,编为四卷至六卷;1921年再刻七卷至十卷,此十卷合称「初集」。同时,又从前三卷所选剩馀部分中再选一卷,名为「补遗」。1927年再刻1922至1926年之作品,成二卷,名「诗续」。陈氏最后十年之作,则未尝结集刊刻。(施懿琳撰)词学图录
陈衍(1856-1937) 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举人。清亡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羽创办国学会。有《石遗室文集》、《石遗室诗集》、《朱丝词》、《石遗室诗话》、《近代诗钞》。石遗室诗集·叙
余作诗三十年,所剩止此,所诣亦止此,乃分为三卷刻之。第一卷凡八年,多閒居及游览之作。第二卷凡十有三年,多行旅之作,有歌劳之思焉。第三卷凡八年,有悲伤之作,诗与人亦俱老矣。此后或三四年,或五六年、七八年,以至长辞人世,当更得一卷之诗,为第四卷,其诗境未知何如。然得自放于山颠水涯,则幼时之流连景光,览玩物华,意中有欲言而未能言,将如获故物,如履旧游焉,不亦既全其天矣乎?乙巳十一月陈衍石遗自叙于武昌寓庐。石遗室诗集补遗·叙
余既写定三十年来所为诗,刻成三卷,其所未录者,尚存旧时钞本中,再择数十首,名曰补遗,亦山谷分诗文为内外集例也。石遗室诗续集·叙
余老来静久思动,游走四方,续集诗未暇付梓者忽已八年。今年承海内友生寄助刻费,遂并他著作陆续刻之。惟诗多散佚,零星搜集,其年月前后,陈迹微茫,记忆不真而颠倒者甚多,亦有已刻而始觉其误者,惮于移改,遂复仍之。衰懒善忘,足一哂已。乙亥冬日,八十叟衍。朱丝词·跋
慧情冶思,欲界天人。正使绝笔于斯,不妨与晚明诸公分席。若为之不已,将恐华鬘渐凋,身香浸减。耆卿、美成晚作皆尔,达者当有味斯言。戊戌,东湖庵主沈曾植记。朱丝词·跋
余本不工词,又雅不喜为无题诗。少壮日偶有缠绵怫恻之隐,则量移于长短句,非必绝无好语,而举止生硬,不能烟视媚行,良用自憎。乙庵跋时,已绝笔十馀年,迄于今盖绝笔三十馀年矣。此卷久欲焚弃,以先室人写本,未之忍也。既而翻阅一及,则旧事历历上心。虽酸辛,尤足咀味,遂竟存之。著雍敦牂七月,石遗老人记。(录入:顾青翎)
五言律诗
一转巉岩石,清溪特地平。
苍松各成队,啼鸟不知名。
港直双重划,舟无别个横。
今宵安稳睡,非复乱滩鸣。
顿有乡心起,登高抑倍难。
山花千点发,汀月五更残。
岚气衾知薄,溪流带渐宽。
邮签更明发,愁检镜中看。
骋望伤春目,忧来拟著书。
天涯渺芳草,江上足芙蕖。
藉慰登楼意,聊同庑下居。
春风双鬓影,何以似相如。
悼叹闻吾党,东阳语最真。
少孤能力学,薄宦益清贫。
遗稿知谁付,连墙我独亲。
蓬蒿归去日,三径更何人。
庐山高不极,失喜一相逢。
坐对百馀里,侧看凡几峰。
晴天开面目,积雪閟人踪。
直自浔阳郭,相望过石钟。
六朝烟水气,取次渐销磨。
独有青溪曲,微波尚熨罗。
沿缘忘路远,凝伫傍桥多。
欲割钟山色,何年问薜萝。
繁花开满树,肯共岁寒时。
枝有盘虬势,人添似鹤姿。
短廊看徙倚,浅水照嵚㟢。
对汝情殊愧,从无警策诗。
往日钱蒙叟,论诗睨昔贤。
八闽推许友,一老字松圆。
来往如吾子,风流易浪传(彦升、子培每以陈、郑并称。)。
空怜布衣士,头白未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