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98 【介绍】: 宋僧。饶州浮梁人。俗姓林,字觉老,号佛印。云门偃公五世法裔。博通中外,工书能诗,尤善言辩。神宗元丰中主镇江金山寺,与苏轼、黄庭坚等均有交游。有语录行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了元(一○三二——一○九八),字觉老,号佛印。生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林氏。幼业儒,后尽捐旧学,白父母出家。游庐山,后嗣江州承天法席,移淮山之斗方,庐山之开先、归宗,丹阳之金山、焦山,江西之大仰,又四住云居,凡四十年。苏轼久与之游。元符元年卒,年六十七。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禅师名了元。字觉老。生饶州浮梁林氏。世业儒。父祖皆不仕。元生三岁。琅琅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诵三千首。既长从师授五经。略通大义去。读首楞严经。于竹林寺。爱之尽捐旧学。白父母。求出家度生死。礼宝积寺沙门日用。试法华。受具足戒。游庐山。谒开先暹道者。暹自负其号。海上横行。俯视后进。元与问答捷给。暹大称赏。以为真英灵衲子也。时年十九。已而又谒圆通讷禅师。讷惊其翰墨曰。骨格已似雪窦。后来之俊也。时书记怀琏。方应 诏而西。讷以元嗣琏之职。江州承天法席虚。讷又以元当迁。郡将见而少之。讷曰。元齿少而德壮。虽万耆衲。不可折也。于是说法。为开先之嗣。时年二十八。自其始住承天。移淮山之斗方。庐山之开先归宗。丹阳之金山焦山。江西之大仰。又四住云居。凡四十年之间。德化缁白。名闻幼稚。缙绅之贤者。多与之游。苏东坡谪黄州。庐山对岸。元居归宗。詶酢妙句。与烟云争丽。及其在金山。则东坡得释还吴中。次丹阳。以书抵元曰。不必出山。当学赵州上等接人。元得书径来。东坡迎笑问之。元以偈为献(或作戏)曰。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东坡抚掌称善。东坡尝访弟子由于高安。将至之夕。子由与洞山真净文禅师。圣寿聪禅师。连床夜语三鼓矣。真净忽惊觉曰。偶梦吾等谒五祖戒禅师。不思而梦。何祥耶。子由撼聪公。聪曰。吾方梦见戒禅师。于是起。品坐笑曰。梦乃有同者乎。俄报东坡已至奉新。子由𢹂两衲。候于城南建山寺。有顷东坡至。理梦事问。戒公生何所。曰陕右。东坡曰。轼十馀岁时。时梦身是僧。往来陕西。又问。戒状奚若。曰。戒失一目。东坡曰。先妣方娠。梦僧至门。瘠而眇。又问戒终何所。曰高安大愚。今五十年。而东坡时年四十九。后与真净书。其略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亦可笑矣。既是法契(或云法器)。愿痛加磨励。使还旧观。自是常著衲衣。故元以裙赠之。而东坡酬以玉带。有偈曰。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会当乞食歌姬院。夺得云山旧衲衣。又曰。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尤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元所居方丈。特高名妙高台。东坡又作诗曰。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何须寻德云。只此比丘是。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太子少保张公方平安道。为滁州日。游琅琊山藏院。呼梯梯梁。得木匣发之。忽悟前身。盖知藏僧也。写楞伽经。未终而化。安道续书残轴。笔迹宛然如昔。号二生经。安道欲刻以印施四方。东坡曰。此经在他人。犹为希世之瑞。况于公乎。请家藏为子孙无穷之福。元请东坡代书之。镂板金山。时士大夫。师欧阳文忠公为古文。公佐韩子。诋我以原性。性者与生俱生之论。为铨量。元故以是劝之。又尝谓众曰。昔云门说法如云雨。绝不喜人记录其语。见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吾语。异时裨贩我去。今室中对机录。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随所闻即书之。后世学者。渔猎文字语言。正如吹网欲满。非愚即狂。时江浙丛林。尚以文字为禅。谓之请益。故元以是讽之。高丽僧统义天。航海至明州。传云。义天弃王者位出家。上疏乞遍历丛林。问法受道。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馆伴所经。吴中诸刹。皆迎饯如王臣礼。至金山。元床坐。纳其大展。次公惊问故。元曰。义天亦异国僧耳。僧至丛林。规绳如是。不可易也。众姓出家。同名释子。自非买崔卢。以门阀相高。安问贵种。次公曰。卑之少徇时宜。求异诸方。亦岂觉老心哉。元曰。不然。屈道随俗。诸方先失一只眼。何以示华夏师法乎。朝廷闻之。以元为知大体。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子淳。出守南昌。自以久帅西塞。滥杀罚。留神空宗。祈妙语。以藻雪之。而元适至。子淳请说法于上蓝。元炷香曰。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立地成佛大居士。一众哗曰善。子淳亦悠然意消。灵源清禅师在众时。厕云居法席。痛自韬晦。而声名自然在人口。元升座。举以为堂中第一座。丛林服其公。非特清公。如感铁面哲真如。百丈肃。仰山简。皆元所赏识也。李公麟伯时。为元写照。元曰。必为我作笑状。自为赞曰。李公天上石麒麟。传得云居道者真。不为拈花明大事。等闲开口笑何人。泥牛漫向风前嗅。枯木无端雪里春。对现堂堂俱不识。太平时代自由身。元符元年正月初四日。听客语有会其心者。轩渠一笑而化。其令𦘕笑状。而赞之。非苟然也。阅世六十有七。坐五十有二夏。元骨面而秀清。临事无凝滞。过眼水流云散。其为人服义疾恶。初举感铁面。嗣承天。感曰。使典粥饭。供十方僧。可也。如欲继嗣。则慈感已有师。元奇之。又举宣长老住甘露。宣后卖元。元白于官曰。宣演法未有宗旨。乞改正。宣竟以是遭逐。杨次公曰。牵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也。元不恤。元尝游京师。谒曹王。王以其名。奏之神考。赐磨衲。号佛印。东坡滑稽于翰墨。戏为之赞。世喜传。故并记之。 赞曰。佛印种性从横。慧辨敏速。如新生驹。不受控勒。盖其材足以御侮。观其临事。护法之心深矣。
共21,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七言律诗
寄刘凝之中允 北宋 · 释了元
七言律诗
庐山南面落星滨,八十清强致仕人。
天下共推为大老,皇家不得作忠臣。
云栖高锁真空月,竹洞深藏觉苑春。
莫道神仙便无事,赤心长是念斯民(宋刘元高《三刘家集》)

七言绝句
门掩青春春自饶,未容取次老僧敲。
输他蜂蝶无情物,相逐偷香过柳梢。

题茶诗与东坡 北宋 · 释了元
七言绝句
穿云摘尽社前春,一两平分半与君。
遇客不须容易点,点茶须是吃茶人。

答可遵 北宋 · 释了元
七言绝句
打睡禅和万万千,梦中趋利走如烟。
劝君打快修禅定,老境如蚕已再眠(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六)

焦山三诏洞 北宋 · 释了元
七言绝句
畴昔先生此掩关,紫泥三到石房间。
若教便逐蒲轮起,安得清风镇海山(清李元度《小学弦歌》卷八)

古风
长歌 北宋 · 释了元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
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洁。
梨花光皎洁玲珑,玲珑似坠银花折。
似坠银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
柔茸溪畔草青青,双双蝴蝶飞来到。
蝴蝶飞来列落花,落花林里鸟啼叫。
林里鸟啼叫不休,不休为忆春光好。
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枝春色秀。
春色秀时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
春浓酒似醉,似醉闲行春色里。
闲行春色里相逢,相逢竞忆游山水。
竞忆游山水心息,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以上宋苏轼《问答录》)

鳞甲材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无二。
只为当时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
磨刀着火或研齑,口不能言眼还觑。
或槌磕,或刀刺,牵入镬汤深可畏。
㷟燖毛羽括皮鳞,刮脊剜心犹吐气。
美君喉,誇好味,劝子劝妻言俊利。
只知恣性纵无明,不惧阴司毫发记。
命才终,冤对至,面睹阎王争敢讳。
从头一一报无差,炉戾镬汤何处避。
劝贤豪,须戒忌,莫把众生当容易。
食他一脔脔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兼能买放生,免入阿鼻无问地(《永乐大典》卷七五四三)

一阵若邪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
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
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
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
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
令人彻晓忆匡庐,作诗先寄江南去
⑴ 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二引《云门集》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
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
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
□□□,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

喉咙。
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
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
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
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窣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庭轩。
绿窗朱户映婵娟。
忽听歌讴宛转。

既是耳根有分,因何眼界无缘。
分明咫尺遇神仙。
隔个绣帘不见。

觑著脚。
想腰肢如削。
歌罢遏云声,怎得向、掌中托。
醉眼不如归去,强罢身心虚霍。
几回欲去待掀帘,犹恐主人恶。

执板娇娘留客住。
初整金钗,十指纤纤露。
歌断一声天外去。
清音已遏行云住。

耳有姻缘能听事。
眼见姻缘,便得当前觑。
眼耳姻缘都已是。
姻缘别有知何处。

昨夜遇神仙。
也是姻缘。
分明醉里亦如然。
睡觉来时浑是梦,却在身边。

此事怎生言。
岂敢相怜。
不曾抚动一条弦。
传与东坡苏学士,触处封全。

子瞻船上带家来。

龙枝已逐风雷变,减却虚窗半日凉。

红裙蘸碧波。

藕断鹭鸶飞。

无山得似巫山秀(以上《问答录》)

偈颂
北宋 · 释了元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四四)

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
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同上书卷八八四一)


共21,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