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共398,分2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生卒】:1618—1654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朝宗。侯恂子。少时为复社、几社诸名士所推重,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四公子。南明弘光时,以不受阮大铖笼络,险遭迫害,夜走依总兵官高杰,又曾入史可法幕。入清,应顺治八年乡试,中副榜。文章富才气,与魏禧、汪琬号清初三家。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二
侯方域,字朝宗,商丘人。副贡。有《四忆堂诗集》。清诗别裁集
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有《壮悔堂集》。○朝宗以古文鸣,诗特其寄兴,识者比之皇甫持正、李习之、苏明允,最为惬当。词学图录
侯方域(1618-1654) 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散文家,与魏禧、汪琬齐名。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皆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被黜。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季四公子。入清参加科举,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写侯方域与李香君事。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四忆堂诗集·序
侯子刻《四忆堂诗》成,贾子叙曰:呜呼!诗之存亡,岂不以人哉!《易》曰:「修辞立其诚。」诚者性情,辞者体要。吾闻古圣贤之徒,诚发为辞而诗命焉,非知道莫或几也。《尚书》以乐合诗,以教胄子,以和神人。孔氏断自商、周,定篇三百,疏宕者风,庄严者雅,奥质者颂,尽辞之变矣,非是则无辞也。端木赐传、卜商小序,传也、序也,非作也。孔氏亡而诗亡。汉魏六朝,作者间出。然求其旨,归于四诗者鲜矣。千馀载,而唐始有杜甫。杜甫者,非唐三百年一人也,孔氏删诗后一人也。同峕,当在端木、卜商之上。旧论谓山东李白与甫齐名,然白以气韵雄,未为知道;甫独能极众昡曜,折以法度。披其全文,「《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庶几近之。杜甫亡而诗又亡。其后七百年,明有李梦阳、何景明登其堂,正始在焉,今流俗之议之者以为优孟衣冠。夫世有金谷瑶室、居然天府,即明珰琇莹间未充斥,非探其层复者固未易知也,亦泱泱乎大观矣。彼刻意清垩,虽露台犹不获与未央宫等,而况塕然起于穷巷庶人之风乎?呜乎!庆历以还,言诗者众矣,其与二公之得失为何如也?二公亡后又百馀年,而有余友侯子,殚心讨论垂二十年,避难归里,始釐定诗章,一言之不类于道者皆去之。侯子曰:「杜甫者,非唐三百年一人也,孔氏删诗以后,源流在此也。」今夫世之尊杜甫者,非知杜甫也,耳治也。若侯子者,可谓知杜甫矣,可谓知道矣!先是,洛阳有相国王公铎,又稍前则侯子仲父、大司成公恪,其诗颇与甫合。然集大成者,其侯子乎!武威贾开宗记。四忆堂诗集·序
漆园氏称:「㹈牛大若垂天之云,而不能搏鼠;蜩与鸴鸠翱翔蓬蒿之间,而不能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物各有其分,信哉!孔子删诗,有雅,有颂,有风。雅、颂之言,欲大而普「㹈牛若垂天之云」之类也;风之言,欲幽而悉「蜩与鸴鸠翱翔蓬蒿之间」之类也。汉魏而下,唐三百年,如杜甫诸人,有时应制郊庙及名山大川、边塞之什,与夫赠送将相、有关治乱之作,则其言大而普;有时丘壑花月、饮酒纪离之吟,则幽而悉:致相兼也。晚唐、宋元数百年,号为作者,鄙而不能大也,纤而不能幽也,而诗亡矣。明三百年,刘基、高启诸人而后,蔚兴于李梦阳、何景明。今观景明之诗,沉郁顿挫,逊梦阳固也;其与梦阳论诗诸书,气象之后,益以清新逸俊。故梦阳之诗全体杜甫者,景明之力也。其后太仓、历下诸子,犹能守其宗风。浸淫以降,失其义类。寻常宴集,动引国事;闺中禅房,杂缀风尘充其类。至于有雅颂而无风,相沿数十年,而不足厌服天下骚人墨士之心。公安、景陵辈起而诋之,遂尽变其调,而不自知其入于轻俗寒瘦之僻充其类,又至于有风而无雅颂。故梦阳而后,全体杜甫者,戛戛乎其难之!予友侯子,以诗名者二十年。先后著作,凡历数变,要皆慎而求焉,以杜甫为宗。荦受而读,所谓明之梦阳,庶几近之,其必传无疑也。世之学诗者诵法太仓、历下,则有侯子应制郊庙及名山大川、边塞之什,赠送将相、有关治乱之作,所谓大而普者也;即不能遽反公安、景陵之说,则有侯子丘壑花月、饮酒纪离之吟,所谓幽而悉者也。非独有关于世道之绝续,亦将使海内学诗者知所法也。同里社弟宋荦撰。四忆堂诗集·序
先司马公与侯司徒公相善,以故两家子姓咸若昆弟也。司马公长于司徒公八岁,今朝宗乃长于余八岁,其莫逆一如两公。朝宗蚤以文章风雅擅宇宙大名,余时尚孩童,嬉戏辄闻,而震惊之。司马公亦数数言:「侯公子轶尘超影,小子可不勖诸!」甲申,朝宗罹皖江党人之狱,避司马公邸中,始与余定交。慷慨悲歌,醉后留一诗为别,今集中《别练三》者是也。余每恨当时不知诗,虽幸与朝宗交,闻其论当世大略,而未得究风雅之指归。一念及,怏怏者久之。未几,遭天下改革,聚散不常,与朝宗遂相失。又数岁,复遇之于禾水。朝宗是峕较潘岳《秋兴》之年不过加其三,而乃鬓有二毛。余更七尺,潦倒无以谢故人。呜乎!不有吟咏,何以陶写?昔人之赋五噫、四愁者,未知视吾两人遭际何如也。邸次中时时论诗,谬为朝宗许可,乃出其全集,俾余订之。余窃谓诗人固无不学,即其才亦大约左右追随之间,未有全相倍屣者;惟是识之所至,不可复强,则分优劣耳。少陵之空其群辈者,有独识也。余之服膺四忆堂以此。至于源流正变,则贾、宋二子论之详矣,兹不赘也。社弟练贞吉记。四忆堂诗集·序
人生每多不见古人之恨,如梁孝王者不得与之同时,亦一恨也。假令生当其时,与梁园宾客倡和,必有可观。曩者万年少相订为中州之游,吊梁王旧址,凭眺嵩岳,观二室之奇介。余于侯氏之族,谓此中有长华、朝宗,赋诗宴客,不减梁园,余窃心动。嗣后蒋黄门楚珍、周文学勒卣相继往游,归述梁园人物之盛,如霖苍、让伯、赤社、孝先、静子、恭士其选也,而首推服者,则称道朝宗勿绝云。余甲戌交朝宗,读其文,景慕其为人。壬午之秋,把臂白门,意气浩落,才锋四起,以为一代文人倜傥非常之槩固宜如斯也。壬辰冬,朝宗渡江,而南访孝先于禾城,复与余遇,极论当世治乱、古今成败之故,晓畅精详,皆素所谙练,与耳食者异。及言故人往事,感叹悲泣,然后叹其赋性渊笃、用意深切,不可徒以文人目之,而余向乃知吾友不尽也。朝宗齿方壮,才名早著,亦已二十年矣。以其作史之才,开馆援笔,可备文献。顾其学乃时时见于他说,何也?儒者多不知前代故实,与夫党户源流、仕宦邪正及将相功罪、边疆虚实、大小寇乱所繇起。朝宗侍司徒公宦游,身历兵农之务,故言之洞悉,若指诸掌。余尝于其所作传记中窃睹之,以称良史何愧焉?若其缘情赋景,即事造端,著为风雅之辞,体则各备,动法古人。悯乱似少陵,咏史似义山,怀古似用晦。出其凭吊之篇,与《秦州》《马嵬》《骊山》《金陵》比而较之,未知孰胜。一唱三叹之间,有变而不失其正者。语余曰:「是刻也,编年而成,凡若干卷。编年者,以验学之日进,亦以考时之代更也。二十年内,兵寇流离,奔窜琐尾,而刻阴穷晷,著作不辍。其所目击心怆、人物之存亡,不知凡几矣。」是以朝宗之叙余也,感念陈、夏皆已零落,余又安能已于让伯、霖苍西州之痛哉!吾两人虽老壮不同,然灵光之存,有同感矣。云间盟社弟彭宾题于吴兴萧寺。(录入:天印山人周沛)
五言律诗
新月弦初上,繁星不可寻。
遥分银汉影,细没玉蟾阴。
思妇高楼泪,荒城戍夜砧。
徘徊清照下,容易动沉吟。
今夜人如许,容光柰月何。
微茫遮桂树,窈窕见嫦娥。
清入衰颜少,寒侵薄袂多。
吾生浑意绪,把酒一长歌。
故雁鸣春苦,经年复此过。
飘零汉塞尽,怨惜楚云多。
去去群能稳,栖栖意若何。
江乡望不极,岁事已蹉跎。
衡阳今几载,无力迅归翰。
洲渚妖氛隔,稻粱俭岁难。
尔来关气候,不忍遂凋残。
非小离忧在,暂时可择安。
闻道西山脉,太行接岭深。
入燕才百里,通晋欲千寻。
夜过龙蛇迹,春知草木心。
灵根仍上古,俯仰一微吟。
定是鱼公寺,清虚胜外幽。
随人来佛界,任意与山游。
夜色石羊动,松声鼯鼠秋。
劳生安有定,对此欲迟留。
听水石桥下,应知洗耳劳。
太平通御径,曲沼合纤毫。
古洞松杉落,寒龙日夜号。
千岩开瀑布,云气欲飞涛。
晚到香山寺,搔头暝色分。
封题苍颉字,楼阁赤城云。
近岫亲藜杖,疏钟狎鹿群。
栖栖为幽兴,岂敢勒移文。
双佛何年卧,空闻木叶清。
秋阴常在树,夏鸟不时鸣。
浩劫开宫阙,法天闭画旌。
岁时经寂灭,散虑欲无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