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1,分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先秦 孔子 -552 - -480 一首诗经 -1100 - -600 一首 无名氏 一首 汉 崔寔 ? - 170 一首秦嘉 一首 魏晋 郭璞 276 - 324 一首卢谌 284 - 350 一首 潘尼 250 - 311 一首 孙楚 ? - 293 一首 孙绰 314 - 371 一首 王羲之 303 - 361 一首 谢安 320 - 385 一首 徐广 352 - 425 一首 南北朝 鲍照 416 - 466 一首江淹 444 - 505 一首 王叔之 一首 无名氏 一首 渔父 一首 隋 无名氏 二首唐 王勃 650 - 675 一首韦应物 737 - 791 一首 不详 七首 丘光庭 一首 司空图 837 - 908 一首 | 矫矫白狼,有道则游。 应符变质,乃衔灵钩。 惟德是适,出殷见周。 伊陟佐商,山甫翼周。 弘济艰难,对扬王休。 苟非异德,旷世同流。 加其忠贞,宣其徽猷。 商风初授,辰火微流。 朱明送夏,少昊迎秋。 嘉禾茂园,方草被畴。 于时我后,以豫以游⑴。 ⑴ ○《类聚》四。《初学记》四。古今岁时杂咏二十五。事类赋秋赋注。广《文选》八。《诗纪》二十八。又《书钞》百五十四引流、秋、畴三韵。又同部作潘岳诗。引流、秋二韵。○逯案。《初学记》十引潘岳诗序云。七月七日。皇太子会于玄圃。有令赋诗。当即此篇原序。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 怀彼伐木,宿此良俦。 修竹荫沼,旋濑萦丘。 穿池激湍,连滥觞舟(○戏鸿堂帖十。《诗纪》三十三。)。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回霄垂雾,凝泉散流(○戏鸿堂帖十。《诗纪》三十三。)。 南《齐书》乐志曰:藉田歌。汉章帝元和元年。班固奏用周颂载芟祠先农。晋傅玄作祀先农先蚕夕牲歌诗一篇。迎送神一篇。飨社稷、先农、先圣、先蚕歌诗三篇。辞皆叙田农事。胡道安作先农飨神诗一篇。乐府相传卓歌三章。永明四年藉田。诏江淹造歌。淹不依胡、傅。制祀先农迎送神升歌及飨神歌二章。 羽銮从动,金驾时游。 教腾义镜,乐缀前修。 率先丹耦,躬遵绿畴。 灵之圣之,岁殷泽柔⑴。 ⑴ ○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三。《诗纪》六十三。 《梁书》曰:夏侯夔为豫州刺史。于苍陵立堰。溉田千馀顷。境内赖之。夔兄亶。先居此任。兄弟并有恩惠。百姓歌之曰: 我之有州,赖彼夏侯。 前兄后弟,布政优优⑴。 ⑴ ○梁书夏侯亶传。南史夏侯亶传。《白帖》二十一。《御览》二百五十六。《乐府诗集》八十六作夏侯歌。《诗纪》九十七作夏侯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惟熙帝载,式固王猷。 体乾建本,是曰孟侯。 驰道美汉,寝门称周。 德心既广,道业惟优。 傅保斯导,贤才与游。 瑜玉发响,画轮停辀。 皇基方峻,七畅恒休(同上)。 ① 《唐书·乐志》曰:“大乐旧有《五郊迎送神辞》十章,不详所起。” 春末冬暮,徂夏杪秋。 土王四月(一作季),时季一周。 黍稷已享,笾豆宜收。 送神有乐,神其赐休。 登歌已阕,献礼方周。 钦承景福,肃奉鸿休。 ① 《唐书·乐志》曰:“中宗神龙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严和》,九变,词同。皇帝行用《升和》。登歌、祼鬯用《虔和》。迎俎用《歆和》。光皇帝酌献用《长发》,景皇帝酌献用《大基》,元皇帝酌献用《大成》,高祖酌献用《大明》,太宗酌献用《崇德》,五室舞词并同贞观。高宗酌献用《钧天》舞,词同光宅。孝敬皇帝酌献用《承光》。皇帝饮福用《延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同和》。武舞用《宁和》。撤俎用《恭和》。送神用《通和》。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词同贞观中宫朝会。登歌、奠鬯用《昭和》。皇后酌献、饮福用《诚敬》。撤俎用《肃和》,送神用《昭感》。” 肃肃清庙,赫赫玄猷。 功高万古,化奄十洲。 中兴丕业,上荷天休。 祗奉先构,礼备怀柔。 ① 《唐书·乐志》曰:“中宗神龙元年《享太庙乐》,迎神用《严和》,九变,词同。皇帝行用《升和》。登歌、祼鬯用《虔和》。迎俎用《歆和》。光皇帝酌献用《长发》,景皇帝酌献用《大基》,元皇帝酌献用《大成》,高祖酌献用《大明》,太宗酌献用《崇德》,五室舞词并同贞观。高宗酌献用《钧天》舞,词同光宅。孝敬皇帝酌献用《承光》。皇帝饮福用《延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同和》。武舞用《宁和》。撤俎用《恭和》。送神用《通和》。皇后助享、皇后行用《正和》,词同贞观中宫朝会。登歌、奠鬯用《昭和》。皇后酌献、饮福用《诚敬》。撤俎用《肃和》,送神用《昭感》。” 崇禋已备,粢盛聿修。 洁诚斯展,钟石方遒。 ① 䶮初开国,营构宫室,得石谶,有古篆十六,其文云云。 人人有一,山山值牛。 兔丝吞骨,盖海承刘⑴。 ⑴ 人人有一,大人也。山山,出也。值牛者,䶮建汉国,岁在丑也。兔丝者,晟袭位,岁在卯也。吞骨者,灭诸弟也。越人以天水为盖海,指宋国姓也。承刘者,言受刘氏降也 茅鸱,刺食禄而无礼也。在位之人,有重禄而无礼度。君子以为茅鸱之不若,作诗以刺之。○襄二十八年《左传》:齐庆封奔鲁,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泛祭,穆子不说,使工为之讽〈茅鸱〉。杜元凯曰:「〈茅鸱〉,逸诗,否则不敬也。」凡诗,先儒所不见者,皆谓之逸,不分其旧亡与删去也。臣以〈茅鸱〉非旧亡,盖孔子删去耳。何以明之?按襄二十八年,孔子时年八岁,《记》曰: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学书记。十有三年,学乐习诗舞。《论语》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则庆封奔鲁之日,与孔子就学之年,其间相去不远,其诗示至流散。况周礼尽在鲁国,孔子贤于叔孙,岂叔孙尚得见之,而孔子反不得见也由此而论《茅鸱》之作,不合礼文为依,孔子删去,亦已明矣。或曰:“安知《新宫》不为删去耶?”答曰:“《新宫》为周公所收,燕礼所用,不与《茅鸱》同也。”曰《茅鸱》为风乎为雅乎?”曰:“非雅也,风也。何以言之以叔孙大夫所赋多是国风故也。今之所补,亦体风焉。 茅鸱茅鸱,无搏鷅鹠。 汝食汝饱,莫我为休。 愿弹去汝,来彼鸤鸠。 来彼鸤鸠,食子其周。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屧寻幽。 载行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