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化育兮四时行。修灵液养兮元气覆。 冬同云兮春霢霂。膏泽洽兮殖嘉谷⑴。 ⑴ ○《御览》一。○逯案。此篇《诗纪》缺收。仅见《御览》作汉颂论功歌诗。大抵固作汉颂中附论功歌诗若干篇。各篇并有小题。此与上灵芝歌皆其佚遗也。姑依诗义补嘉禾歌三字。藉配上篇云尔。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⑴。 ⑴ 辨正论引此下有寄语后世人。道士慎莫作二句。○《文选》二十九。《乐府诗集》六十一作驱车上东门行。合璧事类六十七作古乐府。广《文选》十二作驱诗上东门行。《诗纪》十。又僧法琳辨正论此误、素、作三韵。《类聚》四十一作古驱车上东门行。引墓、路、暮、寤、露、误、素七韵。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晋书》曰:祖逖。元帝时为豫州刺史。躬自俭约。督课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慨。乃歌曰: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⑴。 ⑴ ○《晋书》祖逖传。《御览》九百七十九。《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四十三并作豫州歌。○逯案。《御览》二百五十八引祖逖别传童谣。与此略异。谣云。幸哉遗民免豺虎。三辰既明遇慈父。玄酒清醪甘瓠脯。亦何报恩歌且舞。 吴均续齐谐记曰:桓玄篡痊后。朱雀门中忽见两小儿。通身如墨。相和作笼歌云云。路边小儿从而和之者数十人。声甚哀楚。日既夕。二小儿入建康县。至阖下。遂成双漆鼓槌。明年春而桓败。车无轴。倚孤木。桓字也。荆州送玄首。用败笼茵包之。又芒绳束缚其尸。沉诸江中。悉如所歌焉。 芒笼茵,绳缚腹。 车无轴,倚孤木⑴。 ⑴ ○《太平广记》三百六十八。《诗纪》四十三。 《晋书》曰:桓温与超言。常谓不能测。倾意礼待。超亦深自结纳。时王珣为温主簿。亦为温所重。府中语曰云云。超髯珣短故也。 髯参军。短主簿。 能令公喜。能令公怒⑴。 ⑴ ○《晋书》郗超传。《世说》新语赏誉篇注引续阳秋。《书钞》六十五引晋阳秋。《类聚》十九、《御览》二百四十九、四百六十五并引《世说》。《白帖》二十一。 适忆三阳初,今已九秋暮。 追逐泰始乐,不觉华年度(同上)。 古今乐录曰:欢变歌者。晋穆帝升平中。童子辈忽歌于道曰:阿子闻。曲终辄云阿子汝闻不。无几而穆帝崩。褚太后哭阿子汝闻不。声既凄苦。因以名之。 金瓦九重墙,玉壁珊瑚柱。 中夜来相寻,唤欢闻不顾⑴。 ⑴ ○《乐府诗集》四十五。《诗纪》四十一。 欢来不徐徐,阳窗都锐户。 耶婆尚未眠,肝心如椎橹(同上)。 《宋书》乐志曰:前溪歌者。晋车骑将军沈玩所制。郗昂乐府解题曰:前溪。舞曲也。 忧思出门倚,逢郎前溪度。 莫作流水心,引新都舍故⑴。 ⑴ ○《乐府诗集》四十五。《诗纪》四十一。 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 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 闻欢去北征,相送直渎浦。 只有泪可出,无复情可吐(同上)。 桂宫连复道,黄山开广路。 远听平陵钟,遥识新丰树。 合殿生光彩,离宫起烟雾。 日落歌吹还,尘飞车马度⑴。 ⑴ ○玉台新咏八。《类聚》四十二作长安路。文苑英华百九十二及《乐府诗集》二十三作长安道。《诗纪》八十。 重焰垂花比芳树,风吹水动俱难住。 春枝拂岸影上来,还柸绕客光中度⑴。 ⑴ 岁时杂咏误作庭。○《类聚》八十。古今岁时杂咏十六。《诗纪》八十。○逯按。升庵诗话。引庾肩吾烛影《诗》云:垂焰垂花比芳树。随风随水俱难驻。秦娥软舞隙中来。李吾夜绩光中度。烛龙潜曜城乌啼。阴阴叠鼓朝天去。与此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