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融百卉茂,素荣敷绿枝。 淑郁丽芳远,悠飏风日迟。 南国富嘉树,骚人留恨词。 空斋对日夕,愁绝鬓成丝。 忆昔身无事,寻梅只怕迟。 沉吟窥老树,取次折横枝。 绝艳惊衰鬓,馀芳入小诗。 今年何草草,政尔负幽期。 闻说寒梅尽,寻芳去已迟。 冷香无宿蕊,秾艳有繁枝。 正复非同调,何妨续旧诗。 广平偏妩媚,铁石误(原校:一作悟)心期(自注:宋丈此篇乃用施朱粉事。)。 丽藻摛云锦,新章写陟釐。 诗传国风体,兴发酒家旗。 见说难中圣,遥知但啜醨。 盘餐杂鲑菜,那有蟹螯持。 好雨当春过一犁,我公远忆故园西。 孤篷稳转清滩急,十里行穿绿树齐。 路熟已欣经雾市,身轻未怕蹑云梯。 诸孙剩欲留公住,细和新诗丐指迷。 芭蕉值秋槛,勿云憔悴姿。 与君障夏日,羽扇宁复持。 高萝引蔓长,插楥垂碧丝。 西窗夜来雨,无人领幽姿。 竹几横陈处,韦编半掩时。 寥寥三古意,此地有深期。 干时本已懒,胸次况亡奇。 若问中林趣,婆娑祇自知。 渡淮诸将已争驰,兔脱鹰扬不会期。 杀尽残胡方反旆,里闾元未有人知。 汉节荧煌直北驰,皇家卜世万年期。 东京盛德符高祖,说与中原父老知。 追锋闻说日驱驰,旧德登庸傥有期(自注:张魏公。)。 圣主聪明似尧禹,忠邪如许讵难知。 谁寄寒林新斸笋,开奁喜见白差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君诗高处古无师,岛瘦郊寒讵足差。 缚得狞龙并寄我,句中仍喜见雄姿。 累月追随今别离,人生离合岂无时。 愿言更励坚高志,力索穷探慰所思。 仁体难明君所疑,欲求直截转支离。 圣言妙缊无穷意,涵泳从容只(考异:一作合)自知。 梅花年后欲离披,恰是先生变食时。 送与西楼一尊酒,诸君莫负可怜枝。 ① 按:朱熹训蒙诗,世多以为伪。然《宋人集》甲编收有徐经孙《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引熹自序称:乃病中默诵四书有所思之作。證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学》等六首,《永乐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有《观澜》真迹一首,足證非伪。徐跋又云:《训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间,郑端编入《朱子学归》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见《朱文公文集》卷六,题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显非《训蒙》诗。剔除,则恰合徐跋所云首数和目次。又,朱玉亦将《训蒙》百首编入《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郑本溢出朱本者为三首,朱本溢出郑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见文集;因郑本较朱本文字略胜,故依郑本录入,必要处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录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删。 谓之情者无(朱本作莫)他思,只是吾心初动机。 又把动时分析出,人当随发察其几。 ① 按:朱熹训蒙诗,世多以为伪。然《宋人集》甲编收有徐经孙《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引熹自序称:乃病中默诵四书有所思之作。證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学》等六首,《永乐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有《观澜》真迹一首,足證非伪。徐跋又云:《训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间,郑端编入《朱子学归》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见《朱文公文集》卷六,题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显非《训蒙》诗。剔除,则恰合徐跋所云首数和目次。又,朱玉亦将《训蒙》百首编入《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郑本溢出朱本者为三首,朱本溢出郑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见文集;因郑本较朱本文字略胜,故依郑本录入,必要处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录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删。 不察予心重似鸡,更兼放处只缘私。 才知用理维持际(朱本作定),不待追求便在兹(朱本作正如有本出无稽)。 ① 按:朱熹训蒙诗,世多以为伪。然《宋人集》甲编收有徐经孙《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引熹自序称:乃病中默诵四书有所思之作。證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学》等六首,《永乐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有《观澜》真迹一首,足證非伪。徐跋又云:《训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间,郑端编入《朱子学归》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见《朱文公文集》卷六,题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显非《训蒙》诗。剔除,则恰合徐跋所云首数和目次。又,朱玉亦将《训蒙》百首编入《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郑本溢出朱本者为三首,朱本溢出郑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见文集;因郑本较朱本文字略胜,故依郑本录入,必要处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录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删。 学在事时斯是理,盍于事上每寻(朱本作深)思。 但令下学功夫到,上达之机便自知。 ① 按:朱熹训蒙诗,世多以为伪。然《宋人集》甲编收有徐经孙《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引熹自序称:乃病中默诵四书有所思之作。證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学》等六首,《永乐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有《观澜》真迹一首,足證非伪。徐跋又云:《训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间,郑端编入《朱子学归》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见《朱文公文集》卷六,题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显非《训蒙》诗。剔除,则恰合徐跋所云首数和目次。又,朱玉亦将《训蒙》百首编入《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郑本溢出朱本者为三首,朱本溢出郑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见文集;因郑本较朱本文字略胜,故依郑本录入,必要处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录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删。 工夫一进十年期,断自圣言当致思。 岂不欲人跻圣速,只缘科级盖如斯。 ① 按:朱熹训蒙诗,世多以为伪。然《宋人集》甲编收有徐经孙《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引熹自序称:乃病中默诵四书有所思之作。證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学》等六首,《永乐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有《观澜》真迹一首,足證非伪。徐跋又云:《训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间,郑端编入《朱子学归》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见《朱文公文集》卷六,题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显非《训蒙》诗。剔除,则恰合徐跋所云首数和目次。又,朱玉亦将《训蒙》百首编入《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郑本溢出朱本者为三首,朱本溢出郑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见文集;因郑本较朱本文字略胜,故依郑本录入,必要处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录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删。 学求入处须(朱本作虽)师授,此外难为尽靠师。 但向行时无息(朱本作恃)处,进前曲折自能知。 ① 按:朱熹训蒙诗,世多以为伪。然《宋人集》甲编收有徐经孙《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引熹自序称:乃病中默诵四书有所思之作。證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学》等六首,《永乐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有《观澜》真迹一首,足證非伪。徐跋又云:《训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间,郑端编入《朱子学归》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见《朱文公文集》卷六,题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显非《训蒙》诗。剔除,则恰合徐跋所云首数和目次。又,朱玉亦将《训蒙》百首编入《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郑本溢出朱本者为三首,朱本溢出郑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见文集;因郑本较朱本文字略胜,故依郑本录入,必要处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录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删。 忘则无功助则私,不忘不助正斯时。 是中体段须当察,便是(朱本作见)鸢飞鱼跃机。 ① 按:朱熹训蒙诗,世多以为伪。然《宋人集》甲编收有徐经孙《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引熹自序称:乃病中默诵四书有所思之作。證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学》等六首,《永乐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有《观澜》真迹一首,足證非伪。徐跋又云:《训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间,郑端编入《朱子学归》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见《朱文公文集》卷六,题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显非《训蒙》诗。剔除,则恰合徐跋所云首数和目次。又,朱玉亦将《训蒙》百首编入《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郑本溢出朱本者为三首,朱本溢出郑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见文集;因郑本较朱本文字略胜,故依郑本录入,必要处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录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删。 颜渊不日趋于化(朱本作圣),此境宁容末学知。 细诵师言强思索,独于博约语无疑。 ① 按:朱熹训蒙诗,世多以为伪。然《宋人集》甲编收有徐经孙《徐文惠存稿》,其卷三《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引熹自序称:乃病中默诵四书有所思之作。證诸《朱文公文集》卷二已收《困学》等六首,《永乐大典》卷五四一有《中庸》一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有《观澜》真迹一首,足證非伪。徐跋又云:《训蒙》凡九十八首。今考清康熙间,郑端编入《朱子学归》为九十九首。其中,《情》一首,已见《朱文公文集》卷六,题作《送林熙之》五首之三,显非《训蒙》诗。剔除,则恰合徐跋所云首数和目次。又,朱玉亦将《训蒙》百首编入《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郑本溢出朱本者为三首,朱本溢出郑本者凡五首,其中《仰思》二首已见文集;因郑本较朱本文字略胜,故依郑本录入,必要处出校,朱本溢出三首附录于后,文集已有六首并删。 圣心端似涉修蹊,俛首无言但疾驰。 学者须常(朱本作常修)存此意,自能遏绝为人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