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多音字下载中华通韵韵表(试行稿)

韵字 五絶 113七絶 22五律 1 407四言 69六言 24古體 2692樂府 133 3 229 75辭賦 15琴操 2 35其他 123 3
五乌
上声  [商贾] [更多…]

去声  [憎恶] 鹿 [制度] 宿 [住宿] 簿 [店铺] [日乾也] [嘱咐] [更多…]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hǔ  韵部:
〈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形〉
  •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 比喻残酷凶暴
    •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
  •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康熙字典古文:𧇂虝𪊖

  •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麌韻)
  • 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 又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 又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 又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 又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 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 篇海》儿,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 《干祿字書》通作𧆞。
説文解字  𠪳 古文虎。 𪊖 亦古文虎。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山獸之君。从虍。从儿。會意。虎足象人足也。巳上八字。鉉本妄改。張次立復以鉉本改鍇本。惟韵會如是。此古本之眞也。从儿、韵會作从?。此其誤巳久耳。?部曰。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謂人之股腳也。虎之股腳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儿。虍謂其文。儿謂其足也。說文龜頭、黽頭似它頭。燕尾似魚尾。兔頭似㲋頭。萈足似兔足。能足、彘足似鹿足。㲋頭似兔、足似鹿。文義相同。儿有其字。故先言从儿而後言虎足象人足。篆體改作?。則象人足之云不可通。顧氏藹吉乃疑虎下當从爪矣。今正之。凡篆虎字依𣜩體从儿爲是。呼古切。五部。五部與十七部通。故左氏陽虎、論語作陽貨。非一名一字也。邢昺、孫奭乃有虎名貨字之說。